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張溫、暨艷與呂壹事件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張溫,吳郡吳縣人,父允,以輕財重士,名顯州郡,為孫權東曹椽。溫少修節操,“英才卓躒冠群”。孫權聞之,問公卿曰:“溫當今與誰為比?”大臣顧雍以為“溫當今無輩”。孫權“征到延見,文辭占對,觀者傾竦,權改容加禮……拜議郎、選曹尚書,徙太子太傅,甚見信重”。吳主孫權黃武三年(224年),張溫年三十二時,以輔義中郎將使蜀,權謂溫曰:“卿不宜遠出,恐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與曹氏通意,故屈卿行!睖氐绞窈,“蜀甚貴其才”。連隨員殷禮都受到諸葛亮的器重。諸葛亮還同溫“結金蘭之好”?墒,從這時起,孫權對張溫的看法卻急遽變壞,“權既陰銜溫稱美蜀政,又嫌其聲名大盛,眾庶炫惑,恐終不為己用,思有以中傷之”。恰好這時,發生了暨艷試圖改革選官中一些弊病的事件。事件的原由是:張溫推薦吳郡人暨艷為選曹郎,至尚書,擔任選用官吏的要職。暨艷為人狷直自負,不肯隨俗浮沉,喜為清議,品評人物,企圖改革當時選用人才不分賢愚、徇私舞弊、清濁混淆的種種惡習,于是“彈射百僚,核選三署,率皆貶高就下,降損數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貪鄙、志節汗卑者,皆以為軍吏,置營府以處之”。結果招致了許多人的反對,他們用各種手法在孫權面前告狀,“競言艷及選曹郎涂彪,專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艷、彪皆坐自殺”。

由于暨艷是張溫推薦的,所以案件成為孫權加罪于張溫的借口。孫權以“溫宿與艷、彪同意,數交書疏”為理由,將溫下獄。孫權還下令說:

昔令召張溫,虛己待之,既至顯授,有過舊臣,何圖兇?,專挾異心……艷所進退,皆溫所為頭角,更相表裹,共為腹背,非溫之黨,即就疵瑕,為之生論……專?賈國恩,為己形勢,揆其奸心,無所不為。不忍暴于市朝,今斥還本郡,以給廝吏,嗚呼溫也,免罪為幸!

將軍駱統對孫權這樣處理張溫,頗為不平,上表為溫申理,把孫權所加給張溫的罪名,一一辨駁。做為一個大臣,在專制君主面前陳述自己的意見,自然不敢虛妄,何況駱統是德才兼備的人呢?我們可以相信駱統的辨駁有其根據,而孫權所怪罪張溫的事則是占不住腳的。據《張溫傳》注引《會稽典錄》言:“諸葛亮初聞溫敗,未知其故,思之數日,曰:‘吾已得之矣,其人于清濁太明,善惡太分’”。陳壽在《張溫傳》評曰:“張溫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備,用致艱患”?梢姀垳氐氖。⒎撬龅牟粚,只緣他敢同不良現象作斗爭,所以引起了力量大、人數多的保守派的反對。至于暨艷銳意改革的失敗,也是同樣情況。當暨艷不計個人得失,毅然要沙汰貪鄙時,著名大臣陸遜、朱據、陸瑁等都曾勸阻,認為事情辦不通,且會招致禍患。陸遜等是從改革是否可能和個人利益兩方面考慮。暨艷則只從刷新政風考慮,而不顧個人安危得失。所以張、暨的失敗只能說明:(1)孫權統治集團暮氣已深,雖志于改革之士亦無法有為;(2)《三國志》卷55《陳表傳》言:“后艷遇罪,時人咸自營護,信厚言薄,表獨不然,士以此重之”?芍咂G不僅不是壞人,并且還為正人君子所同情;(3)張溫、暨艷之遇禍,再次說明到了孫權統治的后期,孫權在用人方面的優點已逐漸由缺點所代替。

同一時期所發生的呂壹事件,也反映了孫吳集團內部的不和和矛盾!度龂尽肪52《顧雍傳》載:

呂壹、秦博為中書,典校諸宮府及州郡文書。壹等因此漸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舉罪糾奸,纖介必聞,重以深案?誣,毀短大臣,排陷無辜,雍等皆見舉白,用被譴讓。

同卷《步騭傳》亦言:

后中書呂壹典校文書,多所糾舉。騭上疏曰:“伏聞諸典校抉細微,吹毛求瑕,重罪深誣,輒欲陷人,以成威福,無罪無辜,橫受大刑,是以使民?天?地,誰不戰?!”

據上二條記載可知,孫權曾任用呂壹等人為校事,以監督糾察大臣。這些校事又多希旨迎合權意,因此引起了大臣們的反對。當時除步騭以外,太子孫登、上大將軍陸遜、太常潘?等都屢次向孫權陳說呂壹的奸邪傾害。潘?甚至要在公眾宴會時親手殺死呂壹,寧愿以身當之。另外一個名叫羊?的官吏則與大臣共同推舉一位能言善辯的李衡為尚書郎,以便經常在孫權身邊揭發呂壹的奸短。呂壹最后還是因檢舉朱據貪污失實而被殺。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原來朱據的部曲應領錢三萬緡,工匠王遂將此款吞為己有。呂壹卻懷疑是朱據貪污了,于是審訊朱據部曲主管吏,吏活活被打死。朱據哀憐此吏死得冤屈,厚厚埋葬了他。呂壹見朱據如此厚待死者,進而告據與吏共同作弊,據無以自明,只好坐待判罪?墒枪そ惩跛鞆闹凶鞅椎氖,隨后被人揭發了。于是孫權殺死呂壹,以謝群臣。從這件事看,呂壹的錯誤在于未曾查清真相,即咬定朱據貪污,屬于糾舉失實。但是大臣們反對的不僅僅是呂壹。步騭以為“小人因緣銜命,不務奉公而作威福,無益視聽,更為民害,愚以為可一切罷省!标憚P以為“校事,吏民之仇也!闭f明只要設立校事,大臣就反對。所有這些,表明大臣與校事的矛盾,正是大臣(大族)同孫權(皇權)的矛盾的曲折體現。但是孫權畢竟是依靠群臣以統治萬民和對抗敵國的。所以當校事被大臣抓住罪證后,孫權即殺掉他,以安撫大臣。說穿了,呂壹事件也只是體現了孫權猜防大族與大族維護自己政治、經濟特權的矛盾而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67693.html

相關閱讀: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