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華歆呢?董卓都長安時為尚書郎,后避西京之亂,出武關投南陽袁術,獻策袁術發兵討董時,正好遇著太傅馬日蟬奉派安撫關東來到南陽,華即投身馬太傅為其掾,即科長之類,后來以馬太傅之階臺當了解豫章太守,孫策討江東,進軍豫章時,部下有說戰說降的,他皆不理會,直到孫策親臨太守府時,他即便服幅巾以迎,才年25的孫策對他敬為上賓,親執子弟之禮,那時避難江南的士子甚人眾,看到孫策對華歆這般敬重,人人望風而服,孫策置酒高會,因華歆在座,一堂寂然,無人敢先發言,華歆獨座,一人飲酒,宏于量,因此頻去茅房,歆每離座,堂上即議論風發,歆歸座,又歸寂然,于是江南給華歆起綽號“華獨座”。孫權繼兄位后,那時曹操正與袁紹交兵,有人向曹舉華歆,曹操通過天子之詔征華歆去許都,孫權不想放人,華歆比較許都和吳下,以他的性格當然選擇許都,乃孫權說:“將軍和曹公間的關系新建立,必有人在曹公前為將軍布局,方能鞏固,遺仆前去豈非有益?此間人才濟濟,定留仆,乃養無用之人,非將軍良策?”孫權聽了也覺有理,也就同意遣歆,話也說得挺圓的。臨行賓客故舊,送行者千人,各有贈儀,歆說:“單車遠行,不宜身懷多金,諸君美意,心領有余!蹦艘灰环膺。于是華子魚不好財貨,謙儉有德度,美譽浮于人口,這與當年的:“看哪!一塊金子,一塊金子!贝笙鄰酵,當然啦,人家都下詔招聘,還愁將來沒得發達?正所謂“少財不出,大財怎入?”這正是華歆所需要的政治資本。到許都后,曹引他為議郎,派在司空府主理軍事科,他有才干且懂得巴結曹操,曹操也引為心腹,不久即令擔任尚書,主文書機要,后轉任侍中,主管天子樞密,荀?死后代其尚書令之職,性格使然且有才干,故升得快,就如清朝的和申有能力之余且懂得推敲主子乾隆的心思一樣,成為朝中紅人。一個人的性格怎裝也會有原形畢露的一天,華歆的原形就畢露在伏后這樁事上,剛即位尚書令時,其間發生獻帝伏皇后14年前函其父伏完,密令去除曹操之事泄露,曹操大怒,迫獻帝廢伏后,又令御史大夫郗慮節收取皇后璽綬,以尚書令華歆為副持節人,華歆這時侯把過去的氣節、德度等偽面具完全撕毀,甘心做幫兇,而且兇相畢露,他勒兵入宮,捕捉皇后,伏后閉門,藏身在復壁之中,華歆下令武士以斧劈墻,打開復壁,伏后蒙頭瑟躲在一角,武士們不敢下手,華歆發狠親自揪住伏后的秀發,將后拖出,所謂帝后之尊,男女之防,這些圣賢之教,華獨座一概拋之九霄云外。伏后終于被勒死,若文若安在,決不會做此樁事。后在曹操發兵討孫權時,當年吳下的華獨座擔任了軍師隨曹出征,這位曾自薦可以替孫權在曹操面前搞好關系的人,卻成為曹操撻伐孫權的參謀,做人一定要有一個原則,做君子人尤嚴格服鷹道德規范,像華歆這種人,讀書只為獵官位,毫無原則可言,難怪他的少年同窗管寧鋤地時見他對黃金瞪眼,讀書時見心騖門外熱鬧,必須早早和他割席斷交。后來還與華歆、賈詡、王朗、陳群等人串演群臣勸進上表上奏凡十三次,獻帝下詔讓位者再三,當中的導演當數華歆,曹丕受封時還與陳群二人,故作凝重,獨有憂戚之色,讓這位三十四歲的皇帝看起來有些不順眼,就責問尚書令陳群,陳群驚恐長跪地上說:“臣與相國(華)曾臣事漢室,心中雖歡悅,但仍深恐陛下嫌棄,所以難免流露惶惶之色,萬望陛下恕罪!辈茇犃艘簿歪屓,真懂做戲,若今天以此搬上銀幕,華歆必拿最佳男主角、導演,打入好萊塢不成問題。
華歆除一再薦管寧,以示其敬賢,不計私嫌外,但管寧清楚他的為人和有著當時傳統文人的忠漢思想,故不就。歆不事蓄積,常以官祿周濟親故,受賜奴婢,卻予遣嫁,平日尚儉,惡衣素食,令魏帝為之嘆息,而時時賜衣賜膳,朝延有建議:“舉孝謙不必孝經書!膘дJ為從此學術荒弛,力諫以為不可,縱觀一生,只此點尚有可取,但絕配不上與管寧并名的“龍頭”此美譽。給他打分智力81,政治92,魅力10。再借個地方說話,有些壇友自持有名望、粉絲多而言詞狂妄,議事不是本著事來議,有什么心中不認同就口出狂言,進行人身攻擊,要知道自己的言行所帶來的影響,有什么資格狂吹?夢回常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74609.html
相關閱讀: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