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用來運送糧草。木牛流馬是什么樣子,自古以來,莫衷一是。說什么的都有,可是沒有一種說法比較符合原狀,我想其中的原因,在于搞歷史的不通機械,而搞機械的又沒有考證這些的習慣。
先看看書上的木牛流馬的介紹:方腹曲頭,一腳
四足,頭入領中,舌著于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馬:肋長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前腳孔去前軸孔四寸五分,板方囊兩枚。
從書上的敘述來看,木牛是相當于發動機的設備,流馬只是個裝載東西的設備,相當于汽車的車廂。
從木牛的結構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機構,里面可能加有飛輪機構。從他的運行來講,里面采用的有齒輪機構,曲柄連桿機構。人推動木牛時,里面的曲柄連桿機構通過齒輪帶動飛輪,飛輪運行起來后,又因為飛輪的慣性,給木牛以助力,這樣,就達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馬的結構,其實是一輛板車,只不過改變了它的重心和軸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車用起來省力一些。
關于書上說這個為牛什么,那個為牛什么,這只不過是中國人的習慣,用來增加木牛的神秘性而已.就像周易上說的,什么馬像什么之類的。
木牛有四足,其實是輪子.在古代,沒有專業的機械術語,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達,和現在的會不一樣。
有猜測木牛是用腳走路的,可是這要用液壓機構,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不可能的。用手來搖,也不可能。因為這樣用的機構太多,有些機構,在當時還沒有發明。
關于扭轉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簡單,里面有防反轉的棘輪機構。
當然,我也只是根據三國演義里的記載推測。不過應該不會差得太遠。我現在手頭沒有詳細的關于木牛流馬的資料,只是根據我的經驗推測。
也可能有復雜化的想像,不過我覺得這樣比較合理,這樣采用的結構比較簡單,符合當時的生產力狀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77935.html
相關閱讀: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