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北宋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趙煦,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傭,曾被封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時立他為太子,元豐八年,神宗死,趙煦登基為皇帝,是為宋哲宗,改元“元?”。在位15年,得年24歲。謚號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圣昭孝皇帝。
宋哲宗趙煦生于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陰歷十二月初七(陽歷1077年1月4日),哲宗登基時,只有10歲,由高太皇太后執政。高太皇太后執政后,任用保守派大官司馬光為宰相,“凡熙寧以來政事弗便者,次第罷之”。司馬光上臺后,不顧一切盡罷新法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舉而仰聽于太皇太后”,宋哲宗對此感到不滿。
元?八年(1093年),高太皇太后去世,哲宗親政,哲宗親政后表明紹述,追貶司馬光,并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黨人于嶺南,接著重用革新派如章?、曾布等,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
次年改元“紹圣”,并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元符三年正月十二(1100年2月23日)病逝于汴京。關于哲宗的死,有人說并非是因感冒傷寒,而是縱欲過度而死。
宋哲宗是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在宋哲宗當政期間進一步激化,埋下了北宋滅亡的禍患。宋哲宗的悲劇,在于他的理想與他的實際能力距離太大,他更多地像一個紙上談兵的人物,理論上有許多想法,但在實際運用上卻缺少變通和從權的能力,難以處理諸種復雜矛盾和關系。
宣仁高太后對宋哲宗從策立之初,到臨終囑托,都可以說是相當費盡心機,宋哲宗年少多病,而高太后卻嚴令太醫不得醫治。所以哲宗因這種過分的“呵護”而感到窒息和束縛,所以高太后一死,宋哲宗便要急不可待地改弦易轍,去實行他所崇敬的父皇宋神宗的變法之政策。宋哲宗雖仰慕其父的敢作敢為,但由于高太后的后手,其事業心和實績,其理想和現實能力,真的反差太大,陷入悲劇而不能自拔。
宋哲宗死后由誰即位?
趙煦,歷史上的宋哲宗也是一名英年早逝的皇帝。由于他沒有留下子嗣,所以由哲宗弟趙佶繼位,是為宋徽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98266.html
相關閱讀: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