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舌戰群儒到底想說什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昨天聽袁闊成的三國演義,說到了諸葛亮舌戰群儒這段,真是精彩,聽罷熱鬧之余,回味思考,總咂摸著不是滋味,羅貫中到底想通過這段說點什么那?要說演義中諸葛亮舌戰了六人,分別是張昭,虞翻,步騭,陸績,嚴峻,程德樞。最后以老將軍黃蓋一句:"孔明乃當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難,非敬客之禮也。曹操大軍臨境,不思退敵之策,乃徒斗口耶!"結尾。而上述六個文人到底想表達什么那?讓我們一一看來,很有意思。張昭是上來發難,他可謂是東吳第一謀士的代表,說話具有舉足輕重味道,可是其上來毫不客氣,先挑諸葛亮的短,嘲笑諸葛亮自比管樂。細想其心態在于,自己尚且不如管樂,何況年輕的諸葛亮那?誰成想,諸葛亮不僅絲毫沒有回避,反而說道:"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張昭于是由虛入實,準備為狠拍諸葛亮作一個鋪墊,于是探明虛實,問道:"近聞劉豫州三顧先生于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思欲席卷荊襄。今一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諸葛亮卻借坡下驢,反說起劉備的仁義不忍取同宗基業,并且最后一句:"別有良圖,非等閑可知也"收尾。張昭不知道是套,他的思路依舊是從諸葛亮比管樂入手,嘲笑諸葛亮,言及管樂功績如何,而諸葛亮反之,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準備看諸葛亮笑話。誰曾想,諸葛亮一句?quot;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馬上把話題引活,隨即說了一番道理,不僅加強敘述了劉備的仁義,而且說道關鍵一點,將張昭徹底駁斥:"昔高皇數敗于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并且就事論事,反嘲張昭道:"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夸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其實諸葛亮最后一句就是捷了張昭老兒的心底事,就是直說了老兒心底所想,也是整個東吳謀臣眾其所想。這最后一句:非比夸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真是厲害,令人回味無窮。細想想張昭之有此問,而且言語苛刻,其心態就是遭遇強敵能降就降,跟魯肅對孫權說的話一樣:"眾人不失公卿地位。"說透了就是還是要保自己的既得利益,并且不僅自己要投降還要拉著眾人一起降,這樣感覺上面子上還過的去,甚至還以之為榮。但這樣還不算完,還要打擊不投降的人,而且語氣刻薄。面對這樣的典型的投降派,諸葛亮不僅心態平和,而且原則清晰,面對撲面而來的惡言,隨手駁之,一句:"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宛如清蓮出自淤泥,感覺清爽。并且最后直接揭露耐督蹬傻睦系祝?抵辛蘇耪訓男牡字?耄?蠱洳揮鎩?br>張昭羞愧退卻,還有人準備繼續投降理論,且繼續看看他們的投降的論調,虞翻先跳出來,大說客觀上敵人人數眾多,地域廣闊,實力雄厚,所以不能抵抗,抵抗必敗,這也是投降派們普遍為自己投降開脫的借口。由此想到了抗日戰爭和朝鮮戰爭中關于戰與和的爭論,真是時間不同,但論調一致。
普遍被揭穿了心事的眾謀士準備群起圍之,開始尋找訴說他們隱藏在心中的一些觀點,步騭跳出來嘲笑說客,結果反被諸葛亮所笑,細想其諸葛亮的觀點依然是一點?quot;實干加膽識",故其說道:"步子山以蘇秦張儀為辯士,不知蘇秦、張儀亦豪杰也。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國之謀,非比畏強凌弱,懼刀避劍之人也。君等聞曹操虛發詐偽之詞,便畏懼請降,敢笑蘇秦、張儀乎?"步騭灰溜溜地無語。隨后大投降派薛綜繼續深入表白自己的心態,不過他更露骨,更令人惡心,如果說張昭尚有一絲廉恥之心,而薛綜則根本視以強凌弱,叛敵投降為榮。諸葛亮聞聽此言根本是按耐不住自己的火氣,斥責道"薛敬文安得出此無父無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公既為漢臣,則見有不臣之人,當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漢祿,不思報效,反懷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憤;公乃以天數歸之,真無父無君之人也!不足與語!請勿復言!"投降派的氣焰徹底被壓低了,不過那些儒生開始從其他方面問難諸葛亮,且看后兩個人的論點,陸績語出"出身論",認為只有高等的出身才能成就大業。而嚴峻是"學識論",認為只有在文字上咂摸滋味才是文人的才干所在。可惜諸葛亮從開始就立場堅定,自己就是實干和膽識的代表,而其舉出的反例就是高祖劉邦,張良、陳平的故事。其高祖屬下數人皆是實干加膽識之人,他們都為諸葛亮所敬佩,并成就霸業。但轉頭一想為什么陸績之流能出此言那?其實其內心心態就是在于:他們對人的衡量價值就在于是不是有高出身?是不是有高學歷?是不是能在文字上跟你扣?而不是實實在在的實干,是不是有能干,是不是具有膽識。最后又是一個德高望眾德老人程德樞出來大發感慨,準備活稀泥:"公好為大言,未必真有實學,恐適為儒者所笑耳。"(很像領導最后出來結論,最后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的意思,給雙方各有一個臺階下。)準備一言把這次爭論的基調給淡化一些,可是諸葛亮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干活的人,認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給這些平庸之人留面子,直接深刻的揭露了儒生自己的短處???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ㄕf白了,就是光說不連,遇事無主見。)其實這樣的爭論將是沒完沒了的,不過一位能實干的老將軍出來結束這次無聊的爭論。不然可以想象后面的張溫、駱統還要繼續的情景。細細品味,吳國之人,尤其是自認為是招賢館中人,自認為自己已經是高人一等,而其實際遇見強敵的時候那?多數是選擇投降,而且是有"正當"借口的投降,而且"投降"的那么入骨,那么徹底,仿佛不投降就是不符合時代的潮流一樣。而那些贊同投降的人們對力主抵抗的人的貶低就使用"出身論"(陸績忘本呀。"學識論""儒生論",來打擊抵抗的人的積極性。不過當他們遇見了以實干為主,而且有膽有識的諸葛亮后,他們的丑陋的嘴臉就都露出來了,當然他們的結果都是失敗了。
想想文學來自于生活,生活在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一定看到了很多這樣的嘴臉后,活靈活現的寫活那些投降派,寫活了那些腐儒,寫活了那些光說不練的人是怎么生存,怎么混日子的。想想中國每遇大敵的時候,總有一幫人跳出來,鼓吹投降,例如汪精衛之流,總有一幫人清談誤國,直到今天還有人抱著門第,出身高貴這樣的陋俗來顯示,還有人以扣文嚼字來賣弄風情。也許這篇文字能讓他們清醒一下吧。天蛇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2092.html

相關閱讀: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