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率軍親征,殺人元兇終被懲處1219年秋,成吉思汗率20萬蒙古大軍出征花剌子模;ㄘ葑幽km然擁有40萬軍隊,又有精良的武器、充足的物資儲備和堅固的城池,但軍心渙散,戰斗力不強。蒙古軍隊首先圍攻訛答剌城,不斷向城里發射石塊、火箭、毒箭。但訛答剌城墻高大堅固,守軍據險堅守,蒙古軍隊一時難以攻破。于是,成吉思汗留下兒子察合臺、窩闊臺繼續攻城,自己則親率主力進攻花剌子模軍事重鎮不花剌。1220年2月,成吉思汗到達不花剌,蒙古大軍從三面包圍了城市。隨著成吉思汗一聲令下,蒙古大軍陣中炮石紛飛,成排的火箭射入城中。圍攻三天之后,守城的將領看到蒙古軍隊驍勇善戰,攻城很是兇猛,擔心城被攻破,趁著夜色率2萬士兵突圍。成吉思汗立刻派騎兵追擊敵軍,徹底殲滅了這支潰逃的軍隊。次日,不花剌城宣告投降。為了報復抵抗過蒙古大軍的不花剌軍民和為戰死的將士復仇,蒙古軍隊在掠取了不花剌的所有財物后,將這座美麗的城市付之一炬。不久,察合臺、窩闊臺也攻下訛答剌,他們抓到了下令殺害蒙古商隊的花剌子模將領,用酷刑處死了他,又在城里大肆殺戮,替被殺的商隊報了仇。追擊花剌子模國王,蒙古大軍橫掃俄羅斯、烏克蘭隨后,成吉思汗開始進攻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麻爾干。為了抵抗成吉思汗,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增修了工程浩大的壁壘,調集了十幾萬波斯和突厥士兵協助守城,還找來20只戰象助威。面對圍城的蒙古軍隊,花剌子模軍曾發動過幾次反擊,并出動了戰象,但是戰象卻被蒙古軍隊的火器所驚,掉頭沖入花剌子模軍中,結果花剌子模在首戰中慘敗。初戰失利后,花剌子模的士氣開始瓦解,城中士兵紛紛攜眷屬及輜重出降,貴族和僧侶也潛入成吉思汗軍營中商洽投降條件,并在得到蒙古人的承諾后開城投降。蒙古大軍進入撤麻爾干后才發現,摩訶末早已逃走,成吉思汗于是派大將哲別和速不臺率軍隊前去追擊。摩訶末不停地逃跑,最后逃到里海的一個小島上躲了起來,僥幸逃過了蒙古人的追捕,但受到極度驚嚇的摩訶末也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盡頭,不久后就病死在這座孤島上。具有戲劇意味的是,追擊摩訶末的蒙古軍隊并沒有得知他的死訊,為了捉拿摩訶末,這支蒙古軍隊從里海南邊攻入波斯和南高加索地區,此后又越過高加索山,橫掃欽察草原、俄羅斯平原南部及烏克蘭地區。摩訶末死后,他的兒子扎蘭丁糾集了一些殘兵敗將,企圖繼續抗擊蒙古大軍。1221年,蒙古軍隊在印度河畔與扎蘭丁的部隊展開了決戰。靈活機動的蒙古鐵騎再次顯示出強大的威力,花剌子模的軍隊被徹底擊潰,扎蘭丁逃入印度。1223年,成吉思汗率主力部隊東返。由哲別、速不臺統領的部隊也在擊敗了斡羅思(俄羅斯)諸國王公與欽察人的聯軍后退兵,大軍渡過伏爾加河,經由里海、咸海以北與成吉思汗會師,一同回到蒙古,第一次西征取得勝利。
歷史上的郭靖與成吉思汗無關,因不肯降金投江自盡金庸在《射雕英雄傳》中所描寫的成吉思汗西征的宏大場面,有相當部分符合史實。但小說中關于郭靖和黃蓉的內容,則大部分出于虛構。據考察,歷史上的確有郭靖這個人。據《宋史-忠義傳四-郭靖》記載:郭靖是四川嘉陵江地區一個地方土豪的護衛隊首領。1207年,當地宋朝官員吳曦投降了金國,郭靖和當地百姓卻不愿降金,于是舍棄田地房屋,帶著老人和孩子,順著嘉陵江遷徙。吳曦派出軍隊阻攔,想把這些百姓趕回家。郭靖對此悲憤異常,他對弟弟郭端說:“我們家世代都是大宋的子民。自從金人入侵我邊界,我兄弟二人不能以死報國,反而避難入關,F在又被吳曦驅趕回去,我不想舍棄漢人的衣冠。我寧愿死在這里,做趙氏王朝的鬼。”于是投江自殺。郭靖大義凜然的形象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倒是如出一轍,只是這個俠義人物死得太早,在他死后十幾年,成吉思汗才率軍西征。因此,真的郭靖并不像金庸筆下的郭靖那樣風光八面,在蒙古大軍西征中立下的汗馬功勞更是子虛烏有。至于黃蓉則完全是虛構的,是金庸為了演繹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而塑造的一個鮮活人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6715.html
相關閱讀:蒙哥征宋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
篤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