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青銅技術主要體現在熔煉設備、熔煉技術、合金成分、鑄造及金屬加工技術等等。坩堝和豎爐是當時的主要熔煉設備。商代人采用內加熱的熔煉技術,把金屬塊和燃料一并投入坩堝或豎爐中點火加工。通過熔煉,除去金屬塊雜質,使金屬塊變成液態,便于澆鑄,并配制出適當的合金成分。合金成分的選擇及配置在古代青銅技術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商代中晚期,中國發明了銅、錫、鋁三元合金;東周時期則產生了著名"六齊"合金規律。中國使用最早的青銅器鑄造是石范鑄造,大約出現在夏代。它使用次數較多,但不易加工,且不耐高溫,故進入商代中期后,很快便被陶范所取代。陶范的鑄造方法包括渾鑄法和分鑄法兩種,在中國古代青銅鑄造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影響到以后的春秋戰國時期。除了石范和陶范,在春秋中晚期還出現了失蠟法和全型鑄造等鑄造法。隨著青銅技術的發展和繁榮,以及青銅器的普遍使用,在歷史上出現了以青銅器藝術為主導的工藝美術,我們稱之為“青銅文化”。 歷史
隨著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提高和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使用,青銅器藝術逐漸形成多種造型系統。用作酒器的爵和觚,用作炊食器的?以及各種青銅水器、樂器、兵器都已出現,上面的紋飾也更加精美復雜。具有特殊意義的是:一種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金文產生了。因為這種文字多刻在青銅禮器中的鐘和?上,因而又稱鐘?文。金文的字體和甲骨文相近,字數較少,形聲字比甲骨文多,結構比甲骨文簡單,字體仍不固定。金文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器物歸誰所有和紀念的先人的稱號,還有的記載了制作青銅器的原因,并附記了年月日,少數記有比較重要的歷史事實,反映了晚商記事文字有了進一步發展。商人在青銅器上鑄造的金文,標志著漢字的發展已從甲骨文字逐漸走向金文階段,對研究中國漢字的發展歷史和商代社會經濟文化狀況具有重要價值,并為周代金文的通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9531.html
相關閱讀: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
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
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太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