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商朝的興衰滅亡:末代君主商紂太喜歡折騰致亡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商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商湯的名字挺奇怪

  據記載,夏朝最后一個王叫桀,是傳說中的著名暴君,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估計比薩達姆、卡扎菲有過之而無不及,老百姓們被折騰得死去活來,于是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起兵,把桀給了結了,傳說中歷時五百年的夏王朝宣告滅亡。

  商朝隨后建立,開國君主叫湯,商湯。不知道他這名字是怎么起的,因為商朝國君的名字,一般都跟天干有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都用這個起名,比如戊丁、中丁之類。所以商朝的這個開國君主,名字起得比較奇怪。周朝作謚法,其中有一條“除殘去虐曰湯”,看商湯的作為,倒是符合,不知是不是謚號?

  這個朝代愛遷都

  商朝取代夏朝成為新的中原王朝,它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為統治中心,起初以亳①3為都城。商朝中期的時候盤庚把都城遷到了殷,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陽,因此商朝又叫殷朝。好端端的干嘛要遷都呢?有一種說法是躲避水患。當時黃河經常泛濫,黃河不是咱們的母親河嘛,但咱們的母親脾氣不太好,老放水淹孩兒們。當時咱們駕馭母親河的能力又很低,所以她老發大小姐脾氣,都城老得避讓遷徙。這種說法現在看來比較牽強。如果母親河老泛濫的話,你為什么遷到那里它就不泛濫了?兩百年都沒發過大水?顯然這種從客觀上找原因、避重就輕的說法,不是特別可靠。

  比較靠譜的一種說法,遷都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商朝的王位爭奪比較厲害。商朝也是采取王位世襲制來交接權力,但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哪種形式更好呢?明顯父死子繼矛盾少,兄終弟及矛盾多。比如說我掛了,傳給我弟弟,我弟弟掛了傳給他兒子還是我兒子?他肯定想傳給他兒子,那我兒子就不干了,憑什么?我爸給你的椅子你應該還給我,然后我坐完了再給你兒子坐,你兒子再給我孫子,應該是這么輪。

  誰占著王位不想往下傳了,另一方肯定不肯罷手,管它是椅子還是沙發,就開始明爭暗搶。因此,王室的內斗就很厲害,造成遷都頻繁,因為這個王把那個王殺了,都城就得換個地方。剛換了地方,他又被別的王做掉了,都城還得再換個地方,所以頻繁遷都,養成了一個為了搶家具而搬家的好習慣。

  據說湯建立商朝之前以部落的形式就遷徙過八次,都城則至少遷了五次,那時候也沒有專業搬家公司,自然是每次都大動干戈,估計也累得夠嗆,所以最后遷到殷就不再遷了。

  紂王很有干壞事的天賦

  殷商歷經幾代發展之后也走向衰落,和夏朝一樣,商朝的最后一任君王紂王,也是出了名的暴君,這個紂王比起夏朝的桀王更有干壞事的天賦,所以歷朝歷代但凡提及古圣先王,大家就自然想到堯、舜、禹、湯,一說到暴君昏王,就會想到桀紂。實際上比桀紂壞的帝王有的是,只不過桀紂干壞事起家起得早,歷史一悠久就成了壞蛋的代名詞,一塊兒穩坐頭號壞蛋的金交椅。通常評價帝王時,如果這個帝王無道的話,就可以說他猶如桀紂;要是賢明的話,就說他可比堯舜。如果出填空題,堯舜跟桀紂是可以當反義詞用的。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牧野激戰之后,武王民心所向、一路披靡地打到商朝都城朝歌。紂王一看沒戲唱了,連戲臺子一起燒了吧,于是在鹿臺一把火,自封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焚的人。他這個不環保的舉動也宣告經過將近600年發展的商朝徹底滅亡。

  紂王的名字叫帝辛,“紂”是周朝給他上的謚號。當時周公造謚法,國君死后,后人用一個字或兩個字來概括他一生的功過是非,這個東西就叫謚號。除了秦始皇覺得子議父、臣議君這種做法不能取,從而廢棄謚法之外,從周朝開始一直到清朝,都在用這個制度,所以幾乎哪個朝代都有文帝、武帝。文,經天緯地曰文;武,克定禍亂曰武、剛強直理曰武。

  謚號一共就五十幾個字,帝王的評價不能出了這個圈,就得在這五十幾個字里找,紂是周朝給他上的謚號:殘義損善曰紂。

  謚號一般分成三類:表揚型、批評型、同情型。多半都是表揚型,文、武、德、景,這都是表揚型。批評型就像紂、煬,如隋煬帝。同情型的謚號一般就是給那種兩歲繼位、三歲退位,或三歲繼位、四歲被殺的皇帝,這種情況一般叫殤:短折不成曰殤。或像晉懷帝那種:慈仁短折曰懷。剛一繼位,還沒有什么作為,結果他爸爸一缺德,把外族給引進來了,小皇帝身死國滅,這種情況就比較令人同情,但為數不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28489.html

相關閱讀:太甲
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
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