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時,歷法已有很大的進步,相傳中國最早的歷法便是出于夏代的《夏小正》,是通過觀察授時的方法進行編制的自然歷。到了商代,大規模的祭祀和占卜,要求準確的祭祀時間和祭祀周期,加之農業生產的進步,氣候對農業、畜牧業以及田獵等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大。商人正是通過觀測天象來掌握氣候的變化,因而使得商代歷法在夏代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商代的歷法是迄今已知較為完整的最早的歷法。商代歷法為陰陽歷:陽歷以地球繞太陽一周,即365又1/4日為一回歸年,故又稱“四分歷”。陰歷以月亮繞地球一周,即二十九或三十日為一朔望月。商代用干支記日、數字記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十二個朔望月為一個民用歷年,它與回歸年有差數,所以陰陽歷在若干年內置閏,閏月置于年終,稱為十三月。季節與月份有大體固定的體系。商代每月分為三旬,每旬為十日,卜辭常有卜旬的記載,又有“春”、“秋”之稱。一天之內,分為若干段時刻,天明時為明,以后有大采、大食;中午為中日,以后有昃、小食、小采。旦為日初出之時,朝與大采相當。暮為日將落之時。對于年歲除稱“歲”、“祀”之外,也稱為“年”。商代天文學中的許多天象在卜辭中均有記載,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中國金銀器工藝產生
科學發掘的資料證明我國最早的金器產生于商代,在河南、河北、北京、山西等地的商代遺址和墓葬中均有金器出土。其中商殷中心區域出現了金片、金葉、金泊等飾件,而離這一區域較遠的地方則出土了一些金質首飾。北京平谷商代中期墓葬中出土的金臂釧、金耳環等,經化驗含金達85%,雜有較多的銀和少量的銅。其中金臂釧用錘?法制成。兩端錘成扇形,再彎成環狀,金耳環一端錘成喇叭口狀,一端錘成尖狀,整體變成圓形,這些情況表明,商代時的金銀器工藝已經發展到了相當水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0345.html
相關閱讀:太甲
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
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