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歷史上的姜子牙:歷經貧寒苦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商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姜子牙,是一個神話英雄,《封神演義》中,商朝即將滅亡之時,美艷的狐貍精妲己和喜媚與王貴人去劫周營,但是被姜子牙帶領眾人擊退。罪極朝野的妖艷禍水妲己在逃回軒轅墳途中被女媧娘娘擒獲,被楊戩等三人抓回周營,最后被姜子牙用斬仙刀斬下首級。姜子牙也由此而成為歷史上的神話英雄。
  
  相傳姜子牙姜太公本是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呂地,因此得呂氏。周文王傾商武王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歷史上影響久遠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古時候的東方大國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時期,殷商王暴虐無度,朝政腐敗,社會黑暗,經濟崩潰,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西部的周國由于西伯姬昌,也就是后來的周文王,倡行仁政,發展經濟,實行勤儉立國和裕民政策,因此社會清明,人心安定,國勢日強,天下民眾傾心于周,四邊諸侯望風依附。
  
  壯心不已的姜尚,獲悉姬昌為了治國安邦,正在廣求天下賢能之士,便毅然離開商朝,來到渭水之濱的西周領地,棲身于蟠溪,終日以垂釣為事,以靜觀世態的變化,待機出山。終于,姜尚在垂釣時遇到來此地游獵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談得十分投機。也由此,姜子牙向西伯姬昌提出了治國興邦的良策。西伯姬昌親自把姜子牙扶上車上,一起回宮,拜為太師,稱"太公望"。
  
  也就這樣,姜子牙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對內,實行農人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租稅,八家各分私田百畝,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孫承襲,作為俸祿等經濟政策,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對外,表面上堅持恭順事殷,以麻痹紂王,暗中實行爭取鄰國,逐步拉攏,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削弱和鼓勵殷商王朝的策略。
  
  在古代的奴隸社會,能把農民放在第一位考慮,姜子牙真的是一個十分注重民生的為民做主的好人。為何他沒有和統治者一樣殘暴無道呢?因此他本是出身貧寒農村,深知老百姓的苦難。
  
  姜太公姜子牙,還有一個名字,就是呂尚,為炎帝之后本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為四岳,輔佐大禹治水功勞很大,被封為呂侯,賜姓為姜,封于呂地,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王村鄉董營村,姜子牙就出聲在董營村,并建立諸侯國呂國。為呂氏始祖,所以也有名字呂尚。
  
  相傳姜尚的先世本是貴族,可惜到了姜子牙便家道中落,逐漸地淪為貧民。為維持生計,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宰牛賣肉,又到孟津做過賣酒生意。他當過小販,賣扇子時遇到了連綿陰雨,賣面粉時遇到了大風,命運施給他的是連番的失敗。因而農村至今還有"姜子牙賣面粉,出門就遇到風"的說法,來形容命運不好。
  
  只是,姜子牙雖然命運不好,但他胸懷大志,勤奮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因此,姜子牙發奮啃兵書,在那個垂釣的地方一跪就是十年,直到暮年,才遇到了西伯姬昌,有是施展才華的時機。
  
  事實正是如此,一個人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才肯吃常人難吃之苦,受常人難受之罪,在對身體的自殘中,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后退的可怕。如果姜子牙不是由于家道中落,出身在貧寒的農村,如果沒有飽受饑寒之苦,如果沒有想過要改變這種可悲的處境,姜子牙絕對沒有如此大的毅力的?這對于那些膏粱子弟,整天只知道保暖思淫欲的貴族子弟,是想都不會想到的。
  
  改變處境,這個目標不能說高,但對于在貧寒和苦難中度日維艱的農民來說,身上壓了一層又一層的大山,要掀開它們卻是個必須用畢生做代價才可能做到的事。姜子牙正是這樣,在饑寒交迫的苦寒生活中,用畢生的精力練就了韜略和軍事,那可是生活的逼迫才十年磨一劍的。
  
  苦難,對于弱者可能是滅頂之災,而對于強者卻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大道,自古至今有那么多的英雄人才多出自貧苦的農村,他們的成功固然有很多原因,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命運,那就是貧寒苦難的農村生活。姜子牙就是這樣,在家道中落之后,在貧寒和苦難中練就了毅力和意志,成為一個愛護農民的好人,在他接受分封到了齊國的第一任國君以后,他的政策就是大開自由市場,在短短一年時間里使老百姓豐衣足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5909.html

相關閱讀: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
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太甲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
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