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孫氏定策取荊時間略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遍覽上下五千年,自呂政一統,凡中原大亂,南北分治必是常態。三家角逐,泰半曇花一現,若趙、晉之與成漢;明、清之與大順。蓋因實力不均,雖得一時僵持,終究瓦解。惟有東西二魏與南朝之鼎立可謂勢均力敵,垂為范本。然漢末的三家分治無疑是中國政治史上的一大怪異現象。論實力,料天下之民,吳蜀不能居半;論軍事,單單淮南之叛,魏國出動之兵力即足以使吳蜀瞠乎后矣。在如此戰略條件下,僵局居然能維持半個世紀,無疑是一奇,而探究這一不平衡對峙局面的形成,則必須追溯到東吳君臣的一堂晤對。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自漢中敗退,三家分立的局面大致底定。秋八月,襄樊陸沉,七軍覆沒,關羽兵鋒所向,荊北土崩瓦解,中原從曹魏的后花園演變為最前線。曹操為局勢所迫,不得不從關中趕來救火,雖解樊城之圍,然關羽據住漢水,遂成僵局。曹操既被關羽拖住手腳,對虎視雍涼的劉氏蜀中主力自然鞭長莫及,若有三長兩短,后世周、齊、陳的經典鼎立無疑將提前上演。①然蟄居江東的孫仲謀顯然對此不感冒,遂有白衣渡江之事。于是關羽毀敗、秭歸蹉跌相繼上演,待塵埃落定,睜眼一看,大勢已定,吳蜀的命運亦已上了生死簿,余下的無非是一二才智之士強與命爭,知不可為而為之而已。就某種意義而言,東吳君臣的一個決策已然注定了中國此后半個世紀的大勢走向,但由于“良史”陳壽一時的名不副實,后人不得不對這一重大歷史記錄重新推敲!度龂尽蚊蓚鳌份d:魯肅卒,蒙西屯陸口,肅軍人馬萬馀盡以屬蒙。又拜漢昌太守,食下雋、劉陽、漢昌、州陵。與關羽分土接境,知羽驍雄,有并兼心,且居國上流,其勢難久。初,魯肅等以為曹公尚存,禍難始構,宜相輔協,與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陳計策曰:“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游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權深納其策,又聊復與論取徐州意,蒙對曰:“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睓嘤纫源搜詾楫敗<懊纱C,初至陸口,外倍修恩厚,與羽結好。按:曹操于建安十三年已平河北,羽自諸葛亮入川后獨鎮荊州,前后相去四年,何謂新定?②赤壁戰后,孫仲謀欲趁火打劫,兵進合肥,曹操親率大軍來敵;逍遙津之戰,更引來曹操的大舉報復,如是者三,謂操未暇東顧,豈非荒謬?且江東北進,一敗于匡琦,二敗于合肥,損兵折將,喪師辱國。張文遠、陳元龍之輩,往自必克?居巢二十六軍之眾,聞不足言?③逍遙津一役,呂子明本人即忝為狼奔豕突的江東眾卿家之列,如此放話,不怕風大閃了舌頭?若孫仲謀若以此言為當,莫非好了傷疤忘了痛?若以此言為當,何以屢攻合肥而不止?莫非虛心接受,屢教不改?
故知,《三國志》此段記載,時間上大有問題。建安二十四年,大致與關羽水淹七軍同時,孫權再次進攻合肥,鬧得很兇,甚至連夏侯?、張遼的二十六軍都不夠用,以至于諸州駐戍。④倘若孫仲謀是做戲給關羽看,未免戲碼做過了點。可見,此時的呂子明大致尚未向孫仲謀剖陳北進西征之利,舍徐取荊亦未成為江東內定國策。俄而關羽大破曹軍,中原一片沸騰,曹魏的統治中心鄴城亦鬧出政治動亂。曹孟德窮于應付,甚至打起了遷都的主意。孫仲謀震懾于關羽的空前勝利,遂盤算做起兩頭買賣,一份效忠信投石問路。曹操正在焦頭爛額,自然如沐甘霖,一拍即合。兩家既簽密約,張遼、夏侯?等皆被調回,甚至連諸州戍軍及一部青州兵亦被遣往中原戰場,防備東吳的兵力幾被抽調一空,甚至合肥成了一座空城。⑤如此景象,呂子明稱之為“守不待言,往征必克”,恐非虛話。孫仲謀的政治操守路人皆知。與劉備結親,末了綁票阿斗;與曹操結親,末了毆打親家。即便此番與曹操結盟,見襄陽空虛,亦順手撈了。⑥關羽再怎么張狂,好歹也是十年風雨同舟的盟友,孫仲謀既能眼皮不眨得出賣,既然十年來最佳的北進良機就在眼前,試問他又會對“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的曹操講什么廉恥么?既然孫某人能打著盟軍的招牌,順手撈了襄陽,現下比襄陽香美十倍的肥肉掛在鼻子上,此公會不食指大動么?故孫仲謀在此時與呂蒙商議取徐、取荊之短長,合情合理。以孫權攻合肥之時間表為經,以曹魏徐豫守備之虛實為緯,大致可以確定,呂蒙舍徐取荊之決策,定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十月,孫權稱藩,張遼諸軍西調之后,閏十月孫權西征之前。⑦多余的話:舍開孫權取荊州在戰略上的得失不論,其藍本卻是一份蹩腳的戰略謀劃:襲取荊州,本已與西蜀結下深仇,呂子明卻更要占據白帝。白帝者,蜀中之門戶,無白帝即無蜀。東吳占據白帝這一行動,必然注定其與西蜀的和解進程走進死胡同,使祁山之兵轉而東下。得罪凈了劉備,呂蒙還不過癮,更要奪取襄陽。襄陽者,曹魏“國之巨防”,中原屏障,其重要不亞于白帝之于蜀中。曹魏雖因遭關羽重創,一時無力保守襄樊,但不代表其能容忍東吳占據。果不其然,東吳在曹魏焚棄二城后一旦進駐,立即遭到強力反擊,由此結下梁子,成為日后曹丕南征的導火線。⑧呂蒙收拾了舊盟友,又向新盟友要害狠踹一腳,置江東于眾矢之的,若是打算窮兵黷武,逞宋桀之威,倒也算條漢子,然其盤算居然是為了“何憂于操”——為了防御!可見,呂蒙的課題僅僅訂立在如何奪取荊州,如何保衛荊州而已,毫無長遠的通盤考慮。呂蒙誠為方面將才,然作為軍隊統帥,國家戰略的謀劃者,無疑不稱職。吳蜀國運,不決于魯肅、諸葛亮這樣的戰略家,而是由一份堪為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對策文件最終底定,誠為黑色幽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請參見拙作《千秋遺恨隆中對》②《三國志·武帝紀》:(建安十二年)九月,公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及速仆丸等,傳其首。諸將或問:“公還而康斬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十一月至易水,代郡烏丸行單于普富盧、上郡烏丸行單于那樓將其名王來賀。十三年春正月,公還?,作玄武池以肄舟師。《三國志·諸葛亮傳》:(建安十七年)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云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③《三國志·夏侯?傳》:二十一年,從征孫權還,使?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④《三國志·溫恢傳》: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謂?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⑤《三國志·夏侯?傳》:二十四年,太祖軍于摩陂,召?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度龂尽堖|傳》: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三國志·溫恢傳》: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种^?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膘妒怯蟹侵。詔書召潛及豫州刺史呂貢等,潛等緩之;置苷Z潛曰:“此必襄陽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為急會者,不欲驚動遠眾。一二日必有密書促卿進道,張遼等又將被召。遼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責矣!”潛受其言,置輜重,更為輕裝速發,果被促令。遼等尋各見召,如恢所策!段郝浴罚航ò捕哪,霸遣別軍在洛。會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段郝浴罚海▽O權)曰:“先王(曹操)以權推誠已驗,軍當引還,故除合肥之守,著南北之信,令權長驅不復后顧!雹蕖段郝浴罚簷嗖槐M心,誠在惻怛,欲因大喪,寡弱王室,希?董桃傳先帝令,乘未得報許,擅取襄陽。⑦《三國志·武帝紀》:冬十月,軍還洛陽。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度龂尽堖|傳》: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⑧《晉書·宣帝紀》: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會孫權帥兵西過,朝議以樊、襄陽無谷,不可以御寇。時曹仁鎮襄陽,請召仁還宛。帝曰:“孫權新破關羽,此其欲自結之時也,必不敢為患。襄陽水陸之沖,御寇要害,不可棄也。”言竟不從。仁遂焚棄二城。
《三國志·曹仁傳》:孫權遣將陳邵據襄陽,詔仁討之。仁與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陽,使將軍高遷等徙漢南附化民於漢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將軍!段郝浴罚何喝嘣唬骸俺悸勚Υ笳吲,尾大者不掉,有國有家之所慎也。昔漢承秦弊,天下新定,大國之王,臣節未盡,以蕭、張之謀不備錄之,至使六王前后反叛,已而伐之,戎車不輟。又文、景守成,忘戰戢役,驕縱吳、楚,養虺成蛇,既為社稷大憂,蓋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吳王孫權,幼豎小子,無尺寸之功,遭遇兵亂,因父兄之緒,少蒙翼卵?伏之恩,長含鴟梟反逆之性,背棄天施,罪惡積大。復與關羽更相覘伺,逐利見便,挾為卑辭。先帝知權奸以求用,時以于禁敗於水災,等當討羽,因以委權。先帝委裘下席,權不盡心,誠在惻怛,欲因大喪,寡弱王室,希?董桃傳先帝令,乘未得報許,擅取襄陽,及見驅逐,乃更折節。邪辟之態,巧言如流,雖重驛累使,發遣禁等,內包隗囂顧望之奸,外欲緩誅,支仰蜀賊……”楊文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5950.html

相關閱讀: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