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三國之十一:曹操殺華佗的深層次原因剖析
有人說華佗一生醉心于心愛的醫學事業,心無旁騖、淡泊仕途,所以才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人說他其實是一名熱衷于功利的世俗之人,因為沽名釣譽、邀功請賞被曹操殺了,事實果真如此嗎?
一、為何有人說華佗是俗人?
建安年間是多災多難的時代,頻繁的戰爭、橫行的瘟疫給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帶來痛苦和災難,這樣的時代通常也是名醫輩出的時代,其中以華佗最為有名,被后世稱其為為“神醫”。
華佗是沛國譙縣人,跟曹操是一個縣的,在他們的故鄉今安徽省亳州市,說起華佗知名度一點都不比曹操差。
《三國志》和《后漢書》都有華佗的傳記,《三國志》說他字元化,《后漢書》說他字符化。
華佗的生年不詳,根據他一生的事跡推測,他大約出生于永嘉元年(145年),比曹操大10歲。與當時大多數讀書人一樣,華佗年輕時也曾專心于經學,曾到徐州一帶求學,能同時通曉幾門經書,類似于現在同時拿到了幾個文憑。
陳登的父親陳?當沛國相時推舉他為孝廉,太尉黃琬曾征辟他做官,這些都被華佗謝絕了。
在當時,當官和當一名醫生有著天壤之別,在人們的觀念中醫生的地位很低,而仕途是絕大多數士子們的追求,華佗被推舉為孝廉,就有了做官的資格,可以開始仕途了,這是別人渴望不渴求的事,又有高官主動征召,華佗如果愿意,他的仕途會一帆風帆。
也許華佗的選擇太難理解,所以有人猜測華佗其實本質上也是一個功名心很強的人,不應征召是一種沽名釣譽的手段,目的是抬高自己的身價,等待更大的機會。
不可否認,在漢末那個重名輕實的社會,這樣的人的確不少,有人連續十多次推掉征辟,結果推一次名望反而高一次,愈隱愈顯、愈顯愈隱,把拒絕入仕當成了入仕的一種手段,但這樣的人心里不可能真正放下仕途,他們的精力會不停地地揣摸和觀察,不可能在另外的領域深鉆下去。
華佗一開始也可能把仕途作為自己的人生規劃,但當他認清了自己、堅定了未來方向的時候,他就變得心無旁騖了,如果他仍然三心二意,相信很難取得后來那樣的成功。
有一種人,天生對某一項事業有著別人不具備的天賦,而他們又恰好熱愛這一事業,心追手摩、趨之若鶩,因而他們的心里裝已不下別的東西,最后他們成了那個領域里無人企及的人,華佗就是這樣的人。
二、華佗為何被稱為“神醫”?
《三國志》和《后漢書》里記錄了華佗不少故事,說明他醫術如何高超。
有一個姓頓的督郵,就是郡政府下派各地的工作督導組組長,得了病并且自覺病已結治愈,華佗給他把了脈后告誡他:“你的病雖然好了,可元氣沒有恢復,應當靜養等待完全康復,不然就會有性命之憂!
但頓組長沒有聽,有些勞累,很快就病發而死。
還有一位姓徐的病人,因為胃病臥病在床,華佗去診斷,這個人說:“昨天請了個大夫用針炙扎胃管,扎后就咳嗽不止,心煩意亂!
華佗診斷后對他說:“那是扎錯了,針炙扎得不準,沒有扎到胃,反而扎到了肝,如果下面你每天飯量越來越少的話,五天后就會有不測!
果然,這個人飯量越來越少,五天后就死了。
所以,大家都覺得華佗很神,簡直能料知生死。為了救人一命,華佗有時會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有一個郡太守得了疑難雜癥,找了不少大夫都沒有看好,就把華佗請來看看。
華佗看了看他的病情,不說怎么治病,也不開方子,而是態度很傲慢,索要巨額醫藥費,之后還留下一封信,無緣無故就把太守罵了一通。
太守早已不悅,現在簡直忍無可忍,一怒之下派人去干掉華佗,但卻根本找不到人,太守越想越氣,氣得吐血數升,血全是黑的。沒想到,病居然好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5954.html
相關閱讀: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