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舜陵之謎 舜的陵墓到底在哪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上古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舜  三皇五帝中的舜帝,歷來傳說死在南巡途中,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傷心悲痛,趕往南方奔喪。一路上淚如泉涌,灑在竹子上,留下斑斑點點的淚痕。舜帝的陵墓歷來被認為在寧遠縣的九嶷山中,因而有詩歌述說這則凄婉動人的傳說:“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然而有人認為舜帝根本不是葬在九嶷山,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般認為,舜陵在九嶷山。舜薦禹為天子,起初是代其攝政,并非正式讓位,這時南方三苗叛亂,舜親自南征,如《淮南子》所說:“舜征三苗,遂死蒼梧。”或說是按例來南方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中國歷代帝王都認定舜陵在九嶷山并不斷遣官祭祀。至于舜在九嶷的其他遺跡和民間傳說更多,多少能說明舜與九嶷的關系!渡胶=洝、《禮記》以及司馬遷、劉向、班固、王充等人,都記載了舜帝死后葬于九嶷山或蒼梧。盡管這些地方既無封土也沒樹碑,但上古時代埋尸的確不壘土為墳,也不樹碑,壘土作冢是周朝才有的事,而樹碑到秦漢才有! £P于舜陵在九嶷的說法,應以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所載較為準確。司馬遷對舜葬九嶷既沒有惟書定論,也沒有唯傳說是聽,而是在讀了有關的書,聽了有關的傳說后,親自到九嶷進行考察。他在《史記》自序中說:“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嶷,浮于沅湘。”這就是說,司馬遷把他收集的有關舜的資料和在九嶷山考察的結果,綜合起來進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寫成史書,因而是比較可信的。其次,司馬遷于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繼父職出任太史令,使他得以閱讀史館所藏的眾多圖書。這些圖書一般人或其他官員都很難看到,而他可以博覽無余。各種書簡中有關舜的記載他都看過,對舜葬九嶷的各種不同說法也分析比較過。因此,他的寫史結論絕不是據其一端而生發出來的,作為史官的司馬遷秉筆直書舜葬九嶷,當然是比較可信的! 嶋H上在司馬遷來九嶷以前,已經有另外兩位名家在其詩文中闡述了舜葬九嶷的史實。屈原在《湘夫人》、《離騷》等詩篇中說:“濟沅湘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明確指出舜帝南征到達沅湘以南,沅湘以南只有古圣舜帝的葬地,故只能“就重華而陳詞了”。而“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則肯定了二妃對舜葬九嶷的懷念之情。西漢有位王室的后代叫劉熊渠,在九嶷山游覽后謁拜了舜陵,寫下《舜廟懷古》一詩:“游湘有余怨,豈是圣人心。竹路猿啼苦,祠宮蔓草深。素風傳舊俗,異跡閉荒林,巡狩去不返,煙云愁至今,九嶷天一半,山盡海沉沉。”這座陵廟應該就是晚幾年來的司馬遷考察時所目睹的舜帝陵廟! 目脊虐l掘來看,舜葬在九嶷山也是有可能的。1954年,在永州市西30里余黃田鋪的山上發現了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的宗教紀念物石棚,由三塊石頭頂起萬斤大頂石,棚內空高1.1米,坐東北朝西南,象征著石棚主人是由東北向西南遷來的。我國只有山東、遼寧發現有三處石棚,朝鮮、曰本、西伯利亞都有石棚發現,這種石棚與東夷族的宗教祭祀有關,或系舜帝南巡時傳播來的東夷文化。而玉?巖出土的玉簫,有些人認為是新石器時代的遺物,是我國最古老的玉簫,可能為舜的遺物。因此舜南巡于九嶷山是有可能的事,至少也是舜的子孫所遷,也是奉舜為部落之名。隨同舜南遷的還有東夷之同族,都居于周圍地區。此外,古代中原部落大量南遷者,如黃帝的后裔資氏部族遷居于資水,扶夷居于扶夷水,云陽氏裔族遷居茶陵云陽山等。這些都說明了湘東、湘南一帶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大批中原先進的炎黃族、東夷族不斷南遷而來。舜、商均南遷,有可能是被夏禹所驅逐,想報舜殺其父鯀之仇,且又恢復了炎黃族重新主宰中原部落大聯盟的統治權。因此,無論從民族遷徙、地域、南北文化交流、考古文化等方面看,舜帝南遷或南巡是可能的,崩葬于九嶷山是可信的!  渡袝氛f:“(舜)歲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有一些人認為,南岳即今之衡山,去九嶷五百余里,舜南巡既止于南岳,又怎么去了九嶷呢?上古時既沒有出現國家,當然也沒有州縣一類的行政區域,只是將當時的“天下”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大區域,各區域以最高山峰命名,謂之“五岳”,便于王者輪回巡狩。因此,南岳絕不是專指衡山而言,而是包括九嶷山在內的湘南地域。虞舜南巡到九嶷的說法,與舜南巡至于南岳的說法并無矛盾! ∧敲此戳暝诰裴谏降氖裁吹胤?唐代元結說:“謹按地圖,舜陵在九嶷之中,舜廟在大陽之溪。舜陵古老已失,大陽溪今不知其處。秦漢以來,置廟山中,年代浸遠,祠宇不存。”按元結的話,陵與廟當時是分開的。由于年代久遠,多次遷移,舜帝陵廟逐漸由山里向山外發展。清代有人認為,元結所說的舜陵其實是舜廟,地點在大陽溪的白鶴觀前。上世紀70年代,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發現了一張《地形圖》,畫有長沙國南部的山川、縣治及居民點等內容,圖的右面九個柱狀物其實就是指九嶷山,旁注“舜帝”二字,所標處當是舜廟所在地。可以推測,玉?巖前的遺址就是秦漢舜廟遺址。這幅地圖的主人據史料記載葬于公元前168年,學者們經考證認為,這幅地圖繪制時間約在事后二年,它比司馬遷“窺九嶷”還早近一個世紀! 2001年,在九嶷山玉?巖前的一片田里,發現了漢代的青灰色繩紋板瓦片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灰黃色瓦片,器形厚重。經有關專家的研究,認為這里是秦漢至宋元時期的特大型古舜帝陵廟遺址,是歷代帝王為朝祭舜帝而建的廟宇。一些柱洞和用來祭祀的灰坑狀遺址,可能比秦漢更早。專家們推斷,舜帝陵廟遺址正殿在不同時代總在同一個地方,呈南北向、東西向疊壓,不同時代的面積和方位都不太一樣。三國到兩晉時期,正殿坐南朝北,唐宋時期正殿面積最廣。所有的舜帝陵廟遺址原建筑都是梁柱式,采用宮殿建筑的最高等級形制,面闊九間,進深五間。  對舜陵在九嶷的說法,唐宋以來就有人懷疑。元結、歐陽修都認為有問題,說“虞舜老倦勤,薦禹為天子。豈復有南巡,迢迢渡江水”?認為舜年歲太大,不可能南巡。另外也有學者認為,舜葬九嶷,為何沒有封土和墓碑?哪個位置?《郡國志》注:“舜冢在女英峰下。”《九嶷山志》載:“三峰石上,以銅為碑,字不可識,疑為舜冢。”也有說舜葬于舜源峰下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6479.html

相關閱讀: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
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