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為何稱姜子牙為國父?很久以來,我們都以孔子為尊,歷久彌新。近看韓國人方知,他們也有一位圣人令后輩尊崇著,不過他不是孔圣人,而是從《封神榜》上走下來并以“愿者上鉤”自居的姜太公姜子牙。韓國人尊稱他為國父。為什么?
其實,說到姜子牙,就得提及徐福,兩位均為中國著名齊文化的代表人物。齊文化以“實用主義”為精髓,強調凡事從簡,是當代的簡約派文化。
韓國通過姜太公、日本通過徐福共同尊崇齊文化。
所謂齊文化,實際是對東夷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可有齊國文化、齊地文化、齊人文化三種理解。但是,正如知名齊文化專家趙志浩先生所說,一般的齊文化是指“自姜太公封疆營丘始建齊國(約公元前1046年)起,至秦始皇滅齊(公元前221年)止,這一特定的歷史階段所建立的文化!庇辛她R國就有了齊文化,但齊國滅亡后并不是說齊文化也滅亡了。
公元前1046年,姜太公受封齊國,因俗簡禮,尊賢尚功,使齊國迅速走上富國強兵之路。姜太公是周朝派來的諸侯,但是沒有完全照搬周朝的政策,而是“因俗簡禮”,形成了周禮與夷俗相結合的一種齊文化。姜太公尊賢尚功,舉賢任能,具有包容性,奠定了齊文化的基礎。
文化的同根同源是否為修補三國關系在當代出現的裂痕提供契機?
齊文化實質上的遷移——日本;齊文化形式上的遷移——韓國。
在山東省淄博市,有一座看似普通的祠堂。然而,這里香火不斷,來自韓國、日本、東南亞、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的游客絡繹不絕。這就是姜太公衣冠冢所在、供奉著“周師齊祖”姜子牙的姜太公祠。而祠內的世界姜氏宗親會和中華丘(邱)氏(姜姓的一個分支)宗親聯誼會臨淄會館,以及在姜太公廣場舉辦的獨具特色的祭姜大典,吸引了大量的海內外姜氏后裔。據統計,截止至2006年6月,海內外已有2200余人到姜太公祠尋根祭祖。
對于韓國人,淄博祭祖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2004年清明之際,韓國姜氏宗親會的副會長姜錫星和姜熙?先生便專程到姜太公祠祭奠祖先,在姜太公祠和姜太公墓前舉行了隆重的拜祭祖先的儀式;2004年9月,韓國還派出150人拜祖認宗團參加祭祖大典,當時立起的“姜太公追慕碑”至今還伴隨在姜太公衣冠冢左右。
1992年8月,韓國總統盧泰愚對前往韓國訪問、時任山東省副省長的李春亭說:“我的祖籍在山東,先祖是太公姜子牙。我也是‘山東人’啊!”并懇切期望能幫他尋根,拜祭盧氏先祖。2000年6月18日下午,盧泰愚來到齊國故都——淄博,拜謁了姜太公衣冠冢。在太公牌位前,他叩首膜拜;在衣冠冢前,盧泰愚和夫人佇立良久,鞠躬獻花。盧泰愚欣然提筆留字:繼承祖先遺志。
由此可見,對于根文化的追溯與繼承,已經成為韓國人的國學濫殤,而姜太公姜子牙已然成為韓國人的國父,令后人緬懷與景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6505.html
相關閱讀: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
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
太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