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曹操排在第十,那么歷史上誰才能堪稱三國時代的常勝將軍?常勝將軍我們稱之為“戰神”,從古至今,寥寥無幾。
《三國志》將趙云與關,張,馬,黃共列為一傳,是為《關張馬黃趙傳》,羅貫中《三國演義》把趙云加工夸張為五虎上將,說他智勇雙全,德才兼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代表。但由于在《三國志》等史書記載中,趙云的戰績比較少,尤其是缺乏統率大軍、獨鎮一方的表現,人們對歷史上趙云為將的真實能力產生了質疑。
雖然《三國志》里關于趙云的戰績記載很少,但蜀書與魏書、吳書不同,本身就缺少原始的歷史資料;加上陳壽著《三國志》以魏為正統,整部蜀書都相當簡略,對關、張、馬、黃、趙的戰績記載都很少,因此不能憑此而否定趙云。陳壽將這五個人同列一傳,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至于陳壽最終的評價,顯然是對趙云的高度贊譽而非貶低。
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人,生年不詳。最初(年代無法確定)趙云為本郡所舉,率本郡人馬投靠公孫瓚,公孫瓚問趙云:“聽說你們冀州人都愿歸順袁紹,怎么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云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能夠拯救大難的人。百姓遭受的痛苦,就像是被倒吊起來一樣。我們冀州的百姓,只是向往仁政,并不是輕視袁紹而親附將軍!眲湟姷节w云后,認為他膽識出眾,便用心交結。于是趙云就隨劉備到平原國,為他統領騎兵。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也許是命中注定,趙云在鄴城又碰到了當時被曹操殺敗投靠袁紹的劉備,于是幫劉備秘密募集數百人皆稱劉備曲部兵馬。趙云似乎找到了他所追求的仁君,從此跟隨劉備走上了振興漢室的功業。
趙云投效劉備后參與過的,有史料記載的大小戰役:博望坡之戰,生擒夏侯蘭;當陽之役,從5000虎豹騎中保護并救出了阿斗和甘夫人,但是劉備兩個女兒被俘;赤壁之戰后,趙云隨劉備奪取桂陽、長沙等四郡;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入蜀前,命趙云兼任留營司馬,并且因為趙云為人嚴肅穩重,特任趙云掌管內事。孫權知道劉備入蜀就大遣船只迎接孫夫人。孫夫人也沒打算空手回去,準備帶著后主回娘家。但被趙云張飛所發覺,立即進行攔截將后主奪回。趙云再救了一回阿斗,使其免了淪為人質的厄運。
西川之戰,諸葛亮率領趙云,張飛分路進攻西川,至江州,破巴郡等,趙云自外水至瀘州,分定資中、嘉眉等地,最后在成都會師,合圍成都;漢中之戰,曹操自長安出斜谷,至漢中,趙云破其軍于漢水(成語:偃旗息鼓,即出自趙云身上)。漢中之戰打敗曹操后終于確立了三足鼎立之勢,經過多年的努力劉備成了一方之霸主,但蜀漢大將關羽由于一時疏忽丟了荊州三郡以身殉國。)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因為憤恨孫權襲擊殺害了關羽,準備進攻孫權,趙云勸劉備說:“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如果先滅掉魏,則孫權自然歸服。如今曹操雖然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曹丕竊奪了漢朝的皇位。我們應當順應民心,盡早奪取關中,占據黃河、渭水上游,以利于征討兇頑叛逆,函谷關以東的義士,一定會自帶軍糧,驅策戰馬迎接陛下的正義之師。我們不應置曹操而不顧,先和孫權開戰。兩國戰端一開,不可能很快結束,這不是上策!钡珓洳宦,隨即東征,留趙云督江州。次年劉備大敗秭歸,趙云乃進軍至永安以保衛先主,吳軍退卻。
夷陵之戰后趙云追隨半生的仁君劉備病逝在白帝城,后主繼位。諸葛亮第一次出師北伐,趙云與鄧芝往拒曹真。建興七年(229年)趙云病逝,其長子趙統繼承爵位,做到虎賁中郎,督率統領軍隊。趙云的次子趙廣,任牙門將,跟隨姜維在沓中,戰死疆場。
趙云加入劉備集團后,直到病逝,基本上沒有提及他有失敗的經歷。值得一提的是,趙云忠、義、仁、謙,在人品上是十分值得敬佩的。而他“勸劉備將成都田宅歸還百姓”、“力諫劉備伐吳”,都是戰略層面上的眼光,是具備政治智慧的人物,在見識上比一般謀士還要強,這對于一名武將而言實屬難能可貴。因此,三國時代的趙云,雖然表面風光不及眾人,稱其為當時的勝將軍應該是恰當的。
趙云歷史上的趙云,初屬公孫瓚,后歸劉備,"為先主主騎"(衛隊長),逐步成為蜀漢集團的重要將領之一。平心而論,在那個天下大亂,群雄并起的時代里,豪杰競逐,猛將如云,趙云并不算其中最杰出的人物。
謂予不信,有史為證:論武勇,趙云不及呂布,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人。呂布"便弓馬,臂力過人,號為飛將"。關羽,張飛都號稱"萬人敵",被目為"虎臣"。
馬超被諸葛亮稱為"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黃忠"常先登陳(陣),勇毅貫三軍"。趙云呢?其勇敢是毫無疑問的,在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之役中他從容拒敵,以少勝多,被劉備稱為"一身都是膽",并從此號為虎威將軍。這與張遼在合肥大敗孫權,使孫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甘寧百騎劫魏營,使曹軍"驚駭鼓噪"可相媲美,但綜觀其武藝和威名,在當時仍比前述諸人略遜一籌。論功業,趙云也不如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魏延等人。
關羽在劉備創業的過程中,每每擔任方面重任,可謂劉備的得力助手。早在建安四年劉備重新占領徐州時,就派關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赤壁之戰前,劉備的軍事實力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劉琦率領的江夏軍隊萬人,另一部分就是"關羽水軍精甲萬人";赤壁之戰后,劉備奪得荊州數郡,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劉備西定益州,又"拜羽董督荊州事",足見倚重之深。而關羽在荊州敗曹仁,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以至"曹公議遷許都以避其銳",真可以說是戰功赫赫了。張飛功績亞于關羽,亦為劉備股肱。
馬超雖然遲至建安十九年方歸順劉備,但他的剽悍善戰早已聞名遐邇,所以他一到劉備軍中,就使被劉備困在成都的劉璋失去斗志,開城出降,從而為劉備立了一大功。黃忠于建安二十四年親斬曹軍名將夏候淵,為劉備奪取漢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魏延從建安二十四年起鎮守漢中,挑起了屏障益州,經營北伐南進基地的重任;劉備去世后,他更以蜀漢第一員大將的身份,南征北伐,出生入死,建立了累累功勛。
趙云呢?長期跟隨在劉備,諸葛亮的身邊,很少獨當一面,功業自然就不那么顯赫了。正因為這樣,在蜀漢集團中,趙云的地位不僅不如關羽,張飛,而且不如馬超,黃忠,魏延。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早已被封為漢壽亭侯);拜張飛為右將軍,假節(先已被封為新亭侯);拜馬超為左將軍,假節(先已被封為都亭侯);拜黃忠為后將軍,賜爵關內侯;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這時,趙云僅為翊軍將軍。章武元年,劉備稱帝,除關羽,黃忠已卒外,張飛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馬超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鄉侯;魏延也進拜鎮北將軍。
這時,趙云的官爵卻未升遷。建興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準備大舉北伐。這時,關,張,馬,黃均已物故;魏延以鎮北將軍,都亭侯的身份,擔任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而趙云則以鎮東將軍,永昌亭侯的身份,跟在諸葛亮身邊,地位仍不及魏延重要。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趙云去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6592.html
相關閱讀: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