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三國歷史逐漸發現一條規律,漢末三國“三巨頭”中論雄才和大略其實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曹操長于軍事,外交一般,短于政治;劉備長于政治,軍事一般,短于外交;孫權長于外交,軍事一般,短于政治。
以上說法可能會引起爭論,因為它不能完全運用到個案分析之中,比如說劉備短于軍事,但漢中之戰他完勝曹操;再比如說孫權短于政治,但在他的前期江東呈現的是一個團結奮進的政治局面。上面這些說法是站在三個人一生高度去說的,是一個大方向。
曹操短于政治,這個爭論似乎不會大。從政治出身上講,曹操屬于漢室舊臣的后代,本人也是一名“舊臣”,他本來也打算按照“能臣”的標準設計自己的政治規劃,曾表示死的時候墓碑上能刻一個“漢征西將軍”就十分滿足了?疾觳懿俚纳杰壽E,這一表態絕非惺惺作態,也不是政治上的矯情,應當是某一階段里曹操真實內心的寫照。
曹操政治生涯的巨變開始于迎請漢獻帝都許縣,本想“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他,最終卻沒能逃過“權重欺主”的詬議,被眾人一致認為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站在了傳統政治的對立面。如果梳理曹操從漢靈帝中平到漢獻帝建安年間的所有史跡,也許你會更傾向于認為這是對曹操的誤解,因為曹操并不想把事情演變成這樣,但所有的所有,既跳出了他的把握,也跳出了他真實的愿望。
應該說“奉天子”、“挾天子”這樣的政治規劃從一開始就有問題,當時比他更有勢力的袁紹經過一番評估后主動放棄也出于這個原因,這個問題很復雜,也存在著很大爭議,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這里想說的是,由于政治架構設計上存在著天生缺陷,曹操在獲取了“奉天子”、“挾天子”帶來紅利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壓力,這種反向力量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對曹魏政權破壞程度之殘酷,是曹操和他的繼任者們都沒有預料到的。
漢獻帝劉協與諸葛亮同年,小曹操26歲,東歸那一年他只有15歲,曹操41歲。5年后漢獻帝到了弱冠之年,按照最保守的看法此時天子也應該親政了,曹操交權還是不交呢?如果交權,官渡之戰本年才開打,能交不能交?如果不交權,好了,罵聲將如潮水而來,奸臣、篡位、謀逆等等,政治臟水將讓你無處躲藏,敵人罵、民間罵,本陣營里的政治對手們也在小聲地罵。獻帝剛到許縣時,八方人士如云如雨般主動涌來,一派繁盛,可是這股人才的涌流并未持續很久,以至于曹操后來不得不連續三次發布《求才令》到處找人才,表面原因是那個時代人才資源的稀缺,背后的主因恐怕與曹操所背負的政治包袱有關。
從個性上說,曹操是性情中人,敢想、敢干也敢說,敢做人之不可做,如早年棒殺大宦官的叔父;敢直面黑惡勢力不退縮,如在濟南國任上刮起的反貪腐、禁淫祠風暴;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敢于拒絕,如中平年間回應袁紹、許攸等人私下串連的政變。在行事風格上曹操絕不是畏手畏腳的人,但真正掌權之后,也許意識到政治上已然形成了不可逆轉的短板,越是軍事上取得成功,曹操越是在政治上畏縮不前,各種顧忌反而增多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6598.html
相關閱讀: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