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賈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元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賈魯(1297-1353),字友恒,元代高平人。少年時聰明好學,胸懷大志,長大后謀略過人。元延至至元年間,兩次以明經領鄉貢。泰定初,授東平路儒學教授,后改任潞城縣尹,屢升至戶部主事。至正三年(1343),詔修遼、金、宋三史,召賈魯為宋史局官。歷任中書省檢校、檢察御史、山北廉訪副史、工部郎中等職。其間,針對當時“黃河決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飄室廬,壞禾稼,百姓已 其毒”,沿河人民背井離鄉,賣兒賣女的悲慘局面,賈魯曾多次領導治理黃河,拯救民眾于洪水之中。
   至正四年(1344)五月,黃河決河改道。河水在山東曹縣向北沖決白茅堤,平地水深二丈有余。六月,又向北沖決金堤,沿岸州縣皆遭水患。今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交界地區成為千里澤國。為保證運河通航保護山東、河北沿海地區的鹽場不被黃河沖毀,緩和黃泛區民眾的反抗,元政府不得不大規模治理黃河。
   至正八年(1348)二月,元政府在濟寧鄆城立行都水監,任命賈魯為都水使者,次年五月,立山東、河南等處行都水監,專治河患。丞相脫脫召大臣研討“治河方略”,賈魯力排眾議,主張“河必當治”、“必疏南河、塞北河,使復故道,役不大興,害不能已”。此間,賈魯“考察地形,備其要害”。循行河道,往返數千里,掌握了河患的要害所在,他將觀察所見繪成圖,并提出兩種治河方案:“一是修筑北堤,以制橫潰;一是疏塞并舉,挽河東行,以復故道!弊詈鬀Q定采用后一方案。
   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初四日,詔命賈魯為工部尚書、充總治河防使,進秩二品,授以銀印。征發民工15萬,軍士2萬,興役治河。
   賈魯敏達干練,竭誠行事。他面對奔騰咆哮的黃河,采取疏、浚、塞并舉的方略,疏浚中,凡生地新開,鑿之以通,故道高低,取之以平,河身廣狹,導之以直,淤塞之道,浚之以深,澤水之地,開渠以排洪。塞堵中,凡薄壘之堤,增之以固;決河之口,筑堤壩以塞其流。賈魯在三百余里的治黃工地上親自指揮,督人巡察,宜疏則疏,宜塞則塞,需防則防,需泄則泄,使河槽高不壅,低不潴(聚水),淤不塞,狂不溢,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在堵截山東曹縣黃菱崗大堤決口時,因決口勢大,又遇秋汛,河口刷岸北行,回旋急,難以堵截,賈魯用27艘大船做一“方舟”,方舟裝石,依次下沉,層層筑起“石船大堤”,大堤合龍時,水勢猛急,若自天降,怒吼咆哮,猶撼船堤,“觀者股栗,眾議騰沸”,以為難合,賈魯神色不動,機解捷出,對施工人員“日加獎諭,辭旨懇切,眾皆感激赴工”。經過驚心動魄的大搏斗,終于完成了黃陵崗浩大截流工程。治河工程從四月二十二日興工,七月就鑿成河道280多里,八月將河水決流引入新挖河道,九月通行舟楫,十一月筑成諸堤 ,全線完工,使河復歸故道,南流合淮入海,治河大功告成。賈魯回朝,向順帝上《河平圖》。至正十三年(1353)五月,身為中書左丞的賈魯,突然病卒,年57歲。
   賈魯治河成就,受到當時和后人高度評價,順帝授予榮祿大夫,集賢大學士。并命翰林學士歐陽玄撰《河平碑》文,以治河勞積。碑文說:“魯能竭其心思智計之巧,乘其精神膽氣之壯,不惜 卒,不畏譏評”、“魯習知河事,故其功之所就如此”,清人徐乾曾說:“古之善言河者,莫如漢之賈讓,元之賈魯”。清代水利專家靳輔對賈魯所創的用石船大堤堵塞決河的方法,非常贊賞:“賈魯巧慧絕倫,奏歷神速,前古所未有”。人們為了紀念他,山東、河南有兩條河均名賈魯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1594.html

相關閱讀:篤哇
蒙哥征宋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