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喬墓葬在廬江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東吳名將推公瑾,南國佳人說小喬”。

小喬,東漢太尉喬公(玄)之次女,原籍梁國(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后因戰亂徙居皖縣(今安徽省潛山縣)。史志記載:小喬貌如天仙,號稱國色,乃一代佳人。建安三年(198年)嫁吳軍大都督周瑜為妻,育有二男一女。小喬生卒年月不詳,可其死后,卻在今安徽省廬江縣、南陵縣和湖南省岳陽市共有三處小喬墓,其真偽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成為我國歷史文化的又一個至今未解之迷。

近幾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旅游產業的興起,各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視歷史名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關將小喬墓作為人文景觀的開發又成了上述三地的熱門話題?墒,究竟哪一處才是真正的小喬墓葬呢?為此,筆者以史志記載為依據,對照古籍文獻,并佐以古遺跡遺存和藝文雜記等多種資料,進行一一考證和辨析??

考證小喬墓,首先就必須要講到其夫君周瑜及周瑜墓。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今廬江縣西南)人。出身士族,三國時東吳名將。建安十三年(208年),由其直接指揮的“赤壁之戰”,以三萬精兵破曹操數十萬大軍而英名大振。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道于巴丘(今湖南岳陽)病卒”,“孫權素服舉哀,自迎其喪于蕪湖,命厚葬于本土”。

然亦如小喬墓,周瑜死后,在湖南岳陽、江西新淦和安徽的廬江、居巢、蕪湖、宿松、舒城等縣共有七處“周瑜墓”。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曾出現一場長達10年之久的周瑜墓真偽之爭。1978年,國家文物保護局授權安徽省文物局組織專家組,先后多次分赴周瑜墓葬各地,對周瑜墓的真偽進行實地探測、考察,并查閱大量史志資料及相關古遺跡遺存,最后認定:廬江周瑜墓是真正的墓葬。其他六地的“周瑜墓”均為“衣冠!、“兵器冢”和“紀念!薄]江周瑜墓得到國家文物保護局的確認,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89年公布廬江周瑜墓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喬和周瑜乃美女嫁英雄,情深意切,恩愛無比;槠13年,小喬一直是跟隨軍中相伴夫君左右。周瑜征戰途中,箭傷復發于巴丘,小喬始終在他身邊照料護理。周瑜病逝后,小喬痛不欲生,扶柩東歸,寂守墓廬,撫養遺孤。小喬何時辭世,史志均無具體記述。但根據中國婦女“嫁雞隨雞,嫁犬隨犬”的傳統道德和葉落歸根的喪葬習俗,小喬死后葬于夫君“本土”,其墓葬和夫君周瑜墓同在廬江,是完全符合史實的。

既然小喬墓葬在廬江,那么在南陵和岳陽兩地的小喬墓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關于南陵“小喬墓”,《南陵縣志》明確記載:此墓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起因是當時的南陵知縣高怡,有天夜夢小喬,訴說她的墓在城郊香油寺側,遂令典史江鯤重新建小喬墓于香油寺西苑,并樹巨碑一塊,陽刻“東吳大都督周公德配喬夫人之墓”。周瑜曾任春谷長(今南陵縣在東漢末屬春谷縣),知縣高怡是否有小喬夢訴,姑且不論。但建小喬墓于夫君曾任職之地以資紀念,并借以提升本縣名望,其情可察?珊笕思匆源藶樾陶婺乖幔酥囌`也。據有關資料記載:周瑜(210年)病逝后,小喬孀居十四載,也就是說小喬大約在公元224年前后去世,距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約1500多年。人死后1500多年再建墓,其墓葬何物,應是不言自明。

其次,關于湖南岳陽“小喬墓”,最早文字資料記載是明代《岳州府志》,記小喬“死葬岳州今廣豐倉內”(今岳陽市一中后花園)。后到清光緒七年(1881年)岳陽督學陸保宗重修小喬墓在冢上重植2株女貞樹,又于墓南側增建小喬墓廬,四周筑有圍墻。后小喬墓廬毀于抗日戰爭的炮火,至今除保存“小喬墓廬”刻石一方之外,其余僅存遺址。至于小喬墓何以在岳陽,有文字稱今岳陽乃當年巴丘,是周瑜“病卒”之地。小喬護送周瑜靈柩回本土安葬后,為了晚年生活計,便選擇留居于有奉邑享受的巴丘。且就居住在當年周瑜的都督府,所以小喬死后就埋葬在巴丘了(該墓始建于何年無記載)。筆者認為,此一說不可成立。周瑜生前官至大都督,與吳主公孫策是兩連襟。三國鼎立之后,孫權乃吳國大帝,他讓太子孫登娶了周瑜的女兒周珊,又把自己的女兒和侄女分別嫁給了周瑜的長子周循和次子周胤。不論是周瑜生前還是死后,其夫人小喬都享有“皇親國戚”的待遇。且不說能享有何等富貴榮華,但絕對是衣食無憂,怎可能要靠“有奉邑享受的巴丘”來解決其“晚年生活計”?更重要的是根據史志記載:岳陽(即巴丘)在東漢末乃荊州屬地,一直是劉備(西蜀)和孫權(東吳)長期相互爭奪的軍事要地,戰亂頻繁。周瑜就是在征戰途中“病卒”于此。時小喬已攜帶尚未成年的子女扶夫君靈柩回歸“本土”(廬江),豈可孤兒寡母再逆江而上客居他鄉?!因此,岳陽“小喬墓”亦如岳陽“周瑜墓”,按當時江漢盛行的“一墓多葬”之風,為紀念英雄與美女夫婦在巴丘的歲月,巴丘人繼建“周瑜墓”(衣冠冢)后再修“小喬墓”(紀念冢)以資紀念,應在情理之中,可信無疑。

小喬墓葬在廬江,其墓始建于何時,雖無正史可考,但散見于稗官小說、名公詩文集、藝文雜記等都多有文字記載。

小喬墓在廬江縣城西門外繡溪河北岸真武觀旁,古稱“瑜婆墩”。墓有封無表,平地起墳,漢磚結構,墓前有拜臺、供桌等石器。墓門朝東,與城東周瑜墓遙遙相望。此墓至明朝一直都保存較完好,后在明崇禎年間(1628-1640年)的動亂中被兵火毀壞,明人王永年曾寫詩記下當年遭劫慘狀:“墓木如經劫火燒,今時潛水(廬江縣城又名潛川,筆者注)舊吳朝。凄凄兩冢依城郭,一是周郎一小喬”。到清順治七年(1651年),山東進士孫弘吉吉任廬江知縣,一日“由公瑾墓西行,繞北崗數里,至真武觀,小喬之冢在焉。然冢之前后,既犁為田,古甓缺裂已久,固不若公瑾墓之尚完也”。于是孫知縣便“使人荷鍤筑其墳”,并作《小喬辭》勒石記之:“大堤堤下水涓流,喬家國色古遺周。上有靡靡之茂草,四角花磚繞一扌不.周郎盡卒三十六,江淮哀痛吳主哭。胭脂色褪鏡?移,曾在黃壚在華屋。只今幽隧已成蹊,東望周郎宰木低,里人?甚勿復較,我將錦石列丹題”。清末,小喬墓再遭破壞,抗日戰爭時期,安徽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王況裴(湖南衡陽人,名寧度,號綠野),曾主持依原樣修復。直至上世紀50年代初,尚有土;那,殘碑斷石。但經“文革”浩劫后,廬江小喬墓亦已是僅存遺址,別無他物了。

但值得欣慰的是,從現存的古籍文獻等資料中發現:千百年來,歷朝的文人墨客前來廬江周瑜墓、小喬墓憑吊者無數,寫下了許多膾灸人口的詩詞楹聯佳作,給我們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其典型的代表作有明朝詩人王召《過周瑜小喬墓》:“東吳名將推公瑾,南國佳人說小喬。應是兩人俱絕代,白揚相望共蕭蕭!鼻逯娙颂瞻采ńK補用道廬江章?蛉耍┧?吹摹豆?∏悄埂罰骸版⒋泳??么映跡?⑿鄱??憔?。??耍?餐???榔?崆榱較嗄。玉帐裂U??復?阿瞒?岡竿揭。肪岟已竷S?止??袷髑砘?『蟪盡?上?嬖堤煲布桑?芾刪杭趟錮墑擰<訊?淶蘗郊乙觶?笏郎形ネ?ㄊ摹N┬老闕=?勤瘢???嗤?烈晦脅。想?旅骰囊耙梗?⒘橛痰霉才腔病薄4聳?釙櫚匕?鐨∏巧?角藝媸檔丶鞘雋說蹦晷∏恰跋闕!敝?矗??艘藻諳耄?⑺脊胖?那欏;褂行∏悄孤??躺系囊桓倍粵?骸靶≡繁俅詠瘢?月眵嘁晦脅唬?鋟緹契??及祝淮笠堂旌未Γ?藍昝記Ч牛?河晗懔裟共萸唷幣捕際譴誘飫锪鞔?寥???廊艘魎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8082.html

相關閱讀: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