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爆發后,適逢濃霧和大風暴雨天氣,這很適合來自東方多雨環境的蚩尤族展開軍事行動。所以在初戰階段,適合于晴天氣環境作戰的黃帝族處境并不有利,曾經九戰而九敗(九是虛數,形容次數之多)。然而,不多久,雨季過去,天氣放晴,這就給黃帝族轉敗為勝提供了重要契機。黃帝族把握戰機,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勢向蚩尤族發動反擊。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風大作,塵沙漫天,吹號角,擊鼙鼓,乘蚩尤族部眾迷亂、震懾之際,以指南車指示方向,驅眾向蚩尤族進攻,終于一舉擊敗敵人,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區)擒殺其首領蚩尤。涿鹿之戰就這樣以黃帝族的勝利而宣告結束。戰后,黃帝族乘勝東進,一直進抵泰山附近,在那里舉行“封泰山”儀式后方才凱旋西歸。同時“命少?清正司馬鳥師”,即在東夷集團中選擇一位能附眾的氏族首長名叫少?清的繼續統領九夷部眾,并強迫東夷集團同自己華夏集團互結為同盟。這場“戰爭”的大致經過情況是由神話傳說所透露的,因此更具體的細節已無從考索了。但是神話畢竟是歷史的投影,曲折地反映了事實的本身。從這個意義上說,涿鹿之戰堪稱為我國古代戰爭的濫觴。涿鹿之戰中,黃帝族之所以取得最后勝利,在于其戰爭指導比蚩尤族要來得高明。具體而言,即其已開始注意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作好戰爭準備,史稱“軒轅氏乃修德振兵”,就是證明。在戰爭過程中,黃帝族還善于爭取同盟者,并能注意選擇和準備戰場,巧妙利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敵的天候條件,果斷及時進行反擊,從而一舉擊敗強勁的對手,建立自己對中原地區的控制。相反,蚩尤族方面盡管兵力雄厚,兵器裝備優于對手,但由于一味迷信武力,連年對外擴張,“好戰必亡”,已預先埋下了失敗的種子。在作戰指導上,又缺乏對天候條件的應變能力,缺乏對黃帝族的大規模反擊的抵御準備,因而最終遭致敗績,喪失了控制中原地區的歷史性機遇。涿鹿之戰的結果,有力地奠定了華夏集團據有廣大中原地區的基礎,并起到了進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部族首領黃帝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見,涿鹿之戰的確為我們中華民族在發軔時期決定日后基本面貌的歷史性“戰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8611.html
相關閱讀: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
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