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神農氏憑什么贏得后世歌頌?神農氏有什么貢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上古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茹毛飲血到刀耕火種,從因病早夭到終其天年,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神農氏制作耜耒,勇嘗百草,可謂智勇皆備,仁義雙修,堪為千古傳誦。他以身體力行傳教天下:后世人主,須有撫育萬民的責任和謙退自斂的德量。

  原文:炎帝神農氏,以火德王,都于陳,遷曲阜。初植五谷、嘗百草。古者民茹草木之實,食禽獸之肉,而未知耕稼。炎帝因天時,相地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始教民植五谷,而農事興焉。民有疾病。未知藥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 嘗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書以療民疾,而醫道立矣。復察 水泉甘苦。令人知所避就,繇是民居安食力。而元夭折之患。天下宜之,故號神農氏。

  大意是,炎帝神農氏順應火的德性應時治世,建都于陳,后又遷都于曲阜。最一開始種植五谷、嘗百草,那是因為上古之人,都只采草木的果實,與取鳥獸之肉當作吃的,而不知 耕種稼穡的農事。炎帝順應春夏秋冬四時與及天地閉藏的規律,又相度地勢,高下燥濕,各有所宜,于是斫削樹木做個耜,又把木揉得彎曲了,做耜之把柄,叫做耒,教百姓每將這器具去耕田種谷,農業由此大為興盛。上古時期,百姓有病,不知用藥醫治,于是炎帝將各樣草木的滋味,件件都用口嘗過,并審查其性,以其“寒、燥、涼、平”分門別類,以備救人之用。又辨別那藥味中,可為主以治病的,借名為君;可隨著別藥治病的,借名為臣;可配伍別藥的,借名為佐;可用作藥引的,借名為使。輳合將來,以為治病之法。炎帝因嘗辨藥味,曾于一日之內,遇著七十樣毒藥,他懂得各藥之間相生相克的藥理,就把相制的藥味,全部化解,使毒藥不能為害。他唯恐后人不知道這等法則,就把所得經驗造為治病的方書,以療治百姓的疾病,從此醫藥之道,得以創立。他又審察地上的水泉,有味甘而養人者,有味苦而損人者,使人避苦就甘,便于取汲。而后,老百姓均能自食其力,免于饑餓;同時又通曉對癥下藥之法,擺脫了夭亡早折之患,天下皆蒙其便。因他首創耕種務農之事,用來養活天下的人,這事先前并無他人想到,獨是他制造出來,就如通神的一般,故稱為神農氏。

  丹陽講評:從茹毛飲血到刀耕火種,從因病早夭到終其天年,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神農氏制作耜耒,勇嘗百草,可謂智勇皆備,仁義雙修,堪為千古傳誦。他以身體力行傳教天下:后世人主,須有撫育萬民的責任和謙退自斂的德量。

  所以莊周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逼湟庠诟嬲]當涂,想要持盈保泰,必須“取地財而節用,撫萬人而利誨,歷日月而迎送”。北面之術,在乎蹈黃中之妙理,韜亞圣之懿才。茍德之未著,功其未匹,而妄言明王、酷心虐下,未有不喪國殞身者也。鑒哉!故曰:王者之道,降心服志,禮法合用,德主刑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0281.html

相關閱讀: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
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