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后的一個王朝。公元前1600年商族部落首領商湯滅夏創立,商王朝經歷17代31王。歷經554年,至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滅。
歷史
西方學者一般認為,夏朝只是中國傳說中的朝代,并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歷史上夏朝的存在,因此中國的第一個朝代應該是商朝。并且按照他們所定的文明標準,中國的文明史最多只能從商朝的盤庚遷殷算起,也就是說,中國的文明史其實只有3000年,而不是中國學者所說的5000年。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殷墟遺址于20世紀上半葉被發現之前,這些學者同樣認為商朝只是一個傳說中的王朝。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幾乎完全印證了司馬遷史記中所記載的商王世系表,使得商朝的存在成為無可爭議的事實,現在已經沒有學者再對此持懷疑的態度了。
偃師二里頭文化的考古成果對夏朝的存在提供了支持性證據。在被普遍看作蠻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區,以成都、廣漢為中心的、以青銅器聞名的三星堆文化,也創造了不亞于中原商朝的高度文明,距今有4000年之久。
概況夏代末年,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驕奢淫逸,四方諸侯紛紛背叛。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部落首領湯聯合其他部落消滅了夏王朝,商朝建立,定都于亳。商湯立國后,采用了“寬以治民”的政策,在賢臣伊尹和仲虺的輔佐下國力日益強盛起來。商湯死后,因其子大丁早死,由大丁之弟外丙繼位;外丙死后,其弟仲壬繼位;仲壬死后,又以大丁之子太甲繼位。太甲即位三年,因暴虐無德被伊尹放于桐宮。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迎回太甲并還政。
商代前期多次遷都,到盤庚在位時,定都于殷,并固定下來,從此商朝也稱殷朝。盤庚遷殷以后,商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直至武丁即位以后,商四出討伐,征服了周圍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商朝達到全盛時期。武丁死后,商朝逐漸衰落。商代最后一個王紂對開發中國東南,對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很大促進;但由于連年發動戰爭和大規模建造瓊宮瑤臺,大大耗費社會的人力與資財,促使社會矛盾激化,周武王聯合羌、?、盧等部落,共同伐紂,一直打到朝歌。奴隸們不愿為荒淫無度的紂王賣命,紛紛倒戈,牧野之戰后,紂王自焚,商朝從此滅亡,周王朝建立。
疆域商朝的勢力范圍東至大海,西達陜西省西部,東北達到遼寧省,南至江南一帶(不包括四川云南貴州等西南地區),為當時世界上一個大國,但主要治理區域還是中原一帶。建都亳(今山東省曹縣以南地區),曾多次遷移,后盤庚遷都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稱為殷。政治狀況商王朝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國家機構。中央分設管理政務的卿事寮和主持祭祀的太史寮二大機構。地方用侯、邦伯加強各地的統治,還有大批宮廷侍衛。同時商朝王室還掌握有大批武器和軍隊,貴族還設立了殘酷的刑法和監獄。另外,還使用宗教觀念來鞏固其統治地位,商王甚至自稱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把神權和王權結合起來。 歷史
經濟狀況農業商朝的農業比較發達,可以使用多種谷類釀造酒,已經可以鑄造精美的青銅器和燒制白陶。由于交換的發達,已經出現了早期的城市,是當時世界上文明發達的國家,由于商王朝商業的發達,與周邊國家經濟貿易往來很多,今天商人一詞,源自當時周邊國家對商朝國人的稱謂。農業是最重要的經濟部門,農田有比較整齊的規劃,農田作物種類有黎、粟、稻、麥,發明了中耕;有蠶桑經營,紡織業有所發展;商代除有六畜外,還馴養了象,畜牧業相當發達。
社會生活文化與科學科學技術商代開始初步掌握了冶鐵技術,制陶業、商業也很興盛。商代甲骨文的發掘證明,商代的文字發展已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天文歷法比夏代進步,天象學上也有新的發現,人們發現了火星、彗星,此外還有數學和疾病的記載,音樂的成就很大,出現了專習音樂、舞蹈的樂人;雕塑是商代工奴們最突出的工藝成就。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0523.html
相關閱讀:太甲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
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
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