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元世祖忽必烈的政體改革和鞏固汗位歷史資料介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元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政體改革

  1260年,在他登基后一個月內,他便成立了中書省,由王文統擔任中書省平章政事,張文謙為其主要助手(中書左丞)。中書省主要負責處理大多數的政務。1263年,他建立了樞密院,負責軍事。五年后,最后一個主要機構御史臺成立了,負責監察和向忽必烈報告漢地官員的情況。這些機構在各省都設有分支機構(行),負責執行中央政府決定的政策。這些機構負責全國事務,此外還有很多專為大汗和皇宮提供服務的特殊機構,例如內務府、將作院等。

  忽必烈簡化并整合了行政管理系統。他采取了高鳴的建議,廢除了自唐朝起就設立的門下省和尚書省,但保留了中書省,六部也并入中書省,該機構全權負責行政事務。由于只有一個機構負責,行政管理應該進行得更順暢。呈報皇帝的所有奏折都要經過中書省過濾,中書省負責起草法律,解決“涉及死刑之案件并設斷事官輔助之”。中書令經忽必烈批準,得做出重要決策,由各部負責執行。左丞相和右丞相負責向皇帝提出建議,并負責六部,而六部則負責貫徹執行政府政策,并在中書令患病、出行或無法視事時代行其政。

  鞏固汗位

  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勝利之后忽必烈立即向各系兀魯思派去急使,召他們東赴蒙古草原,重新召開忽里臺大會。世祖重開忽里臺的目的,是因為他考慮到中統元年三月二十四日倉促即位于開平,沒有四大兀魯思的代表參加,不符合成吉思汗的扎撒(法律),故而準備依照傳統慣例,在祖先發祥地斡難---怯綠漣之域召開由各系宗王參加的忽里臺,重新確立自己的大汗地位,并借這次大會扼制帝國分裂的趨勢。

  欽察汗別兒哥、察合臺汗阿魯忽和伊利汗旭烈兀(忽必烈之弟)一致同意東來赴會。元世祖也向窩闊臺汗海都派去了急使,但海都拒絕前來。當然,這次原定于至元四年(1267年)召開的忽里臺沒能如約舉行,主要是因為各汗國之間隨后爆發戰爭,以及在此后一年多時間里阿魯忽、旭烈兀、別兒哥三位汗王先后去世。(旭烈兀1265年去世,別兒哥、阿魯忽1266年去世,他們不可能參加1267年的忽里臺,否則蒙古帝國皇族之間的內斗也許可以停止)。但窩闊臺汗海都的抗命已經明白無誤地表明了反叛意圖。

  1269年,欽察汗國、窩闊臺汗國與察合臺汗國召開塔剌思忽里臺會,達成了共同反對拖雷家族控制的大汗直轄地(忽必烈實際控制區)和伊兒汗國(旭烈兀家族控制區),并劃分各自在阿姆河以北地區的勢力范圍的協議。塔剌思大會是大蒙古國分裂解體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事件,從此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脫離了大蒙古國皇帝(蒙古大汗)的直接控制,對此后數十年中亞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窩闊臺汗海都一直和忽必烈對著干。企圖奪取大汗之位。終元世祖忽必烈一朝,元朝和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征戰不休,直到元成宗時期才徹底解決西北問題。

  直到1303年,元成宗與西北諸王達成和議,西北諸王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彼此之間設驛路,開關塞,四大汗國一致承認元朝皇帝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繼承人,是整個大蒙古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2764.html

相關閱讀:篤哇
蒙哥征宋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