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紂王帝辛簡介:商紂王帝辛,名受,后世人稱殷紂王,子姓,名受或受德,中國商朝末代君主,商謚帝辛,周武王稱其為“紂王”。明代文學小說《封神演義》則有稱其為“壽王”,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他在前1105年-前1046年在世。
帝辛是帝乙之子,以母為正后,辛為嗣,有雄才,致力于用兵東南。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歡心。帝辛繼位后,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帝辛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公元前1046去世,在位30年,后世評價褒貶不一。
帝辛繼位后,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了商朝的安全。
牧野之戰中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在距離朝歌(今河南淇縣)七十里外的牧野擊敗商軍,商帝辛登上鹿臺,“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滅亡。《左傳》稱:“紂克東夷而隕其身”。
敗因
帝辛之敗有兩說,其一,說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資建鹿臺,造酒池,懸肉為林,修建豪華的宮殿園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使國庫空虛。他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在上層形成反對派,使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殺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戰,失去人心。他在討伐東夷之時,沒有注意對西方族的防范,連年用兵,國力衰竭,又需面對其因長年征戰而日積月累有增無減的大批俘虜如何處理等問題而造成負擔。該段早已無法考究,由周武編寫。
另一個說法是,帝辛重用奴隸,觸犯貴族利益。周武一方給帝辛設立的六大罪狀里,排前的便是“任用賤民為官”以及“以賤民辱貴族”。說白了就是紂王提前了一千年企圖終結奴隸制社會,提前三千年想要玩民主……試想,商鞅七百多年后開啟封建制都落了個車裂的下場, 何況七百多年前呢?所以當時以周姬昌等為首的大奴隸主便一起聯手殺了帝辛。
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反正最后的結果就是: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西方11個小國會師孟津,乘機對商朝發起進攻,牧野之戰,大批俘虜倒戈,周兵攻至朝歌。帝辛登上鹿臺,穿上他綴有寶玉的衣服,投火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帝辛死后,葬于淇水之濱,今墓尚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6728.html
相關閱讀: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
太甲
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