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從紹興八年(1138),宋金第一次議和期間,那場轟轟烈烈的反對議和的朝廷運動說起。
自宋宣和七年(1125)金國南侵以來,滅北宋,犯江南,一直妄圖侵占整個宋朝。但建炎元年(1127)趙構建立南宋之后,迫于形勢,任用韓世忠與岳飛等武將抗擊金兵,經過十年抗戰與北伐,金軍大受挫折,不得不主動向宋朝提出議和。自登基起就一心乞和的趙構求之不得,一拍即合,于是,從紹興七年(1137)到紹興九年(1139),宋金進行了第一次議和。
然而,朝廷決定議和的消息一經傳出,頓時,朝野群情洶涌,抗議之聲之激烈,之浩大,遠遠出乎趙構意料之外。群臣紛紛上書,痛斥秦檜,指責趙構,反對議和的奏折每天不斷。摘錄數段,看看宋朝文臣氣節,亦代表當時大多數南宋人民的心聲。
前宰相李綱上奏:“偷安朝夕,無久遠之計!” “陛下縱自輕,奈宗社何?奈天下臣民何?奈后世史冊何?!”樞密院編修官趙雍上奏:“天子之孝,與臣庶不同,報難報之恨,雪難雪之恥!”監察御史方庭實上奏:“天下者,中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萬姓、三軍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樞密院編修官胡銓的上奏,使此次抗議運動達到了高潮:“陛下尚不覺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國大仇而不報,含垢忍恥,舉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又堅決請斬秦檜等人,以謝天下:“臣備員樞屬,義不與檜等共戴天!”并主張“羈留虜使,責以無禮,徐興問罪之師”“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耳,寧能處小朝廷求活耶!”
胡銓這篇檄文一出,朝野震動,吏民紛紛抄閱,“市井間喧騰,數日不定”,金人聞說,用千金求購此文副本,金國君臣讀后,大驚失色,連連稱“南朝有人”,“中國不可輕”。在這期間,秦檜在朝堂天天被大臣指著鼻子罵,民間更貼出了大字報:秦相公是細作。萬眾唾罵聲中,秦檜嚇得上表待罪。但趙構一意孤行,決意議和!他擺出獨夫之威,聲稱:秦檜無罪可待!并下令將胡銓“送昭州編管,永不起復!”
終于,這場轟轟烈烈的反對議和的朝廷運動宣告失敗。紹興九年(1139)一月,和議達成,簽下了第一份屈辱條約??秦檜代表趙構,跪拜金使,宋向金稱臣納貢。再說武將,在議和期間,岳飛表現得相對克制溫和,只是在入朝召對說了一句軟中帶硬的話:“金人不可信,和議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后世譏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5418.html
相關閱讀: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