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殷商民族及殷王世系(四)殷代的世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商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四、殷代的世系

甲、乙、丙、丁……為日,子,丑,演,卯……為辰,日為斡,辰為枝,見日之時為日,見星之時為辰,合斡枝以紀日如甲子、乙丑,即一日一夜為一天,干支就是斡枝省寫。殷人以日為名,有大甲、祖乙、外丙、武丁諸稱。實際上只有以干(斡)為名,而沒有用支(枝)的(王亥是例外)!栋谆⑼ā吩埔笕艘陨諡槊。《古史考》云夏殷之禮“死稱廟主,皆以帝名配之”。我認為生日為名可靠些。例如,受辛死于甲子日史有明文,他不以甲為名,就說明受辛稱辛是不以死日為名的。同時,要是以死日為名,豈不是在人死以前的幾十年時沒有人稱他這個名字?死后哪個又曉得這就是他呢?這不合于命名的意義。以生日為名,就完全免除了這種不合事理的情況之產生。

干只有十個,因此加以大、小、文、武、帝、祖等以示區別。這種加的字,一般不是原來就有的,而是后來尊稱的。甲骨文稱父某、兄某,只是相對的不固定的稱謂,稱祖甲、祖丁……也是如此,所不同的就是祖以上皆可以稱祖,不必即為子之子的孫輩的稱謂。所以,我們了解的《殷本紀》的完整世系,都應該是殷商后期造成的分別名稱,而不是原來的狀況。由于名的產生和祭祀的隆重,我們推測殷人也可能產生諱名的習俗。少數民族中,傣族也有這種風俗。他們生子之后,即以子名為名,如稱某某之父,周代稱這樣的名為字,如某某甫,甫就是父。

歷史

關于殷代世系的記載,見于《史記》的《殷本紀》和《三代世表》、《漢書》的《古今人表》、《世本》、《竹書紀年》和甲骨文等等,這里,我們根據《殷本紀》來加以研究!兑蟊炯o》排列的次序是這樣的。

歷史

這個完整的世系,是不太可靠的,特別是成湯以前,更是如此。例如:振,《天問》作該,《世本》作核,《人表》作垓,而甲骨文作亥。微,《國語》作上甲微,甲骨文作上甲。報乙、報丁、報丙,甲骨文作?、?、?、?古方字,讀與報同。主壬、主癸,甲骨文作示壬,示癸,主也是示字之訛。而且,《殷本紀》所列世系,與甲骨文世系次序也有出入(前者報丁在前,后者報丁在報丙后)?赡苓@些都是后世追述而有訛誤,F在研究起來,不會有什么結果,所以存而不論,湯以后,建立了統一王朝和奴隸主的國家,子孫對于世系的保存較確,所以甲骨文與《殷本紀》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甲骨文只記直系,而《殷本紀》卻注明了兄終弟及的情況。

成湯以后,研究起來相對的說是容易一些的。湯,《殷本紀》稱為天慚,卜辭作大乙或作唐,甲骨文的天字與大字是不分的。所以《多士》的天邑商,卜辭作大邑商。唐即湯,晉公?唐字從易,《說文》唐古文作?,也從易。唐湯古同屬陽部字,故得相通。從世系看得出來,湯以后,兄終弟及的很多。所以,過去的人都說:“商之繼統法,以弟及為主,而以子繼輔之,無弟然后傳子”。而父死子繼的嫡長繼承制則到周代產生。這種意見,王靜安先生在《殷周制度論》中曾大加闡發,因此得到許多人的同意,要是仔細研究,這種說法是值得商榷的。

根據世系來看,除去湯以前和武乙以后,只有太甲(太宗)、祖乙(中宗)、武。ǜ咦冢┤谑歉缸酉喑。這個現象,應該說是特例,這是基于政治原因而產生的。因為,他們在位的時間,國勢強大,在位又久,所以才能父子相承。《尚書?無逸》云: 歷史

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于大小,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作其即位,爰積壓小人之依,能;萦谑,不敢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

中宗在位七十五年,高宗在位五十九年,祖甲在位三十三年,可見他們在位的時間都是很長久,這大概因為他們作得比較好,得到人民的擁護,而當時的王位又是在貴族中推舉的,所以,他們在位的時間相當長。

一般所謂殷代的兄終弟及,也是有問題的。例如,外壬、外丙,卜辭作卜壬、卜丙,這可能是當時母系繼承還有濃厚的遺留,稱母系為外家,已見于《爾雅?釋親》篇,可能它有很悠久的歷史,由姊妹之子繼,必須經過卜的決定。與此相對的,殷王有中丁、中壬等,可能這是父系繼承,中表之稱相屬甚晚(起于六朝),但中外是相對之詞,為了與母系繼承的“外”相區別,所以稱為“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9376.html

相關閱讀:太甲
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
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