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治國,使前秦成為諸國中最有生氣的國家,因而敢于與群雄角逐,并且愈戰愈強,十年之間(366?376年)便統一了北方。在這個過程中,王猛經常統兵征討,攻必克,戰必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干和大將風范,比“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而不能“獨當一面”的張良還要略勝一籌,苻堅比之于“文武足備”的姜尚,并不過分。他既是封建社會時期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是武勇的戰將。
公元四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前期,前秦四面受敵:北有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的鮮卑拓跋氏代政權以及其他部族的軍事集團;西有盤踞今甘肅地區的漢人張氏前涼政權、氐族楊氏仇池政權以及分布于今甘肅、青海間的吐谷渾軍事集團;東有立都鄴城的前燕鮮卑慕容氏政權;南有以建康(今南京)為都的東晉司馬氏政權。其余尚有若干時生時滅的割據勢力。苻堅與王猛都沒有茍安關中或偏霸一隅的想法。王猛的愿望是統一北方,為將來統一全國打好基礎;苻堅則更雄心勃勃,志在“混一六合,以濟蒼生”。他們的策略是:穩定西北,使無后顧之憂;爭鋒東南,以圖大業。
第一步速見成效:通過政治、軍事手段,到建元二年(366年)五月,匈奴劉氏部、烏桓獨孤部、鮮卑沒奕干部和拓跋部的代國等都先后歸服了前秦。同年七月,王猛即率軍進攻東晉荊州北境諸郡,初戰告捷,掠取一萬余戶北還。翌年二月,王猛討平羌族叛亂頭目斂歧。
四月,大破前涼國主張天錫軍,斬首一萬七千級;繼而兵不血刃,智擒原張氏部將李儼,奪占重鎮袍罕(今甘肅臨夏東北)。同年十月,暴君苻生之弟、晉公苻柳據軍事要沖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蒲州)起兵反叛,趙公雙、魏公度(s6u搜)、燕公武亦同時各據要沖叛亂。當初,王猛曾勸苻堅除去苻柳等,苻堅未聽。這時他們同時并起,氣勢洶洶,揚言要一舉攻下長安。翌年春,王猛與諸將前往討伐;苻柳聞訊,竟然以陜城(今河南陜縣)降燕,請兵接應并伐秦。
苻柳出城挑戰,王猛閉壘不應。苻柳以為王猛怯陣,便留下世子守城,自己親率二萬人偷襲長安。王猛假裝不知,暗中卻派鄧羌率精兵伏擊柳軍,柳軍敗還,又遭王猛全師伏擊,兩萬人只有苻柳及其隨從數百騎逃入蒲坂,其余全都當了俘虜。不久,王軍攻破蒲坂,苻柳身首異處。其余三公也都被俘或被殺。四公叛亂被平定后,前秦掃清了通往中原道路上的障礙,積極準備消滅強鄰前燕。
建元五年(369年)四月,桓溫伐燕;七月,溫軍至枋頭(今河南?h西),鄴都震動,燕主慕容瑋派人求救于秦,答應割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以西之地給秦。群臣反對救燕。王猛暗地向苻堅獻策:先出兵與燕共退晉軍,然后乘燕衰頹而取之,是為“先救后取”之計;否則讓桓溫攻占了中原,則秦“大事去矣”。苻堅贊同,即出兵救燕。同年九月,燕、秦聯軍大敗晉兵,殺敵四萬余人,桓溫狼狽逃歸。事后,燕毀約不割地給秦,使秦找到了伐燕的借口。十二月,王猛統兵三萬伐燕;翌年正月,秦軍占領前燕西部重鎮洛陽,王猛又遣將擊走燕樂安王慕容臧出滎陽(今滎陽東北),留兵屯守,凱旋西歸,完成了滅燕第一階段的戰略計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20492.html
相關閱讀:太甲
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
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