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五代十國的錢幣介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五代十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五代十國錢幣

五代時鑄的第一種錢是后梁開平年間(公元907-910年)所鑄的“開元通寶”直徑3.5厘米,錢文隸書,旋讀,書法較差,筆畫生硬,“開” 字為異筆,光背。鑄工與銅質均不佳,錢文書法尤差,幾不成文。朱溫篡唐后,前朝大臣改奉新主,其中位居要職的大有人在。他們多數科甲出身,任何人的書法都要勝此錢文千百倍,怎么說也不至于讓如此水平的人來書寫錢文。想來寫此錢文的很可能是他們的太祖朱溫,但不能確定。此種開元通寶鑄量不多,且傳世極少,為極罕見品。

開元通寶

后唐李氏以恢復唐朝正統為號召,滅梁之后鑄行新錢,仍沿用開元通寶之稱,中間屢遭變故,舊錢日少,所剩不。而之后的后唐莊宗時,兵事漸少,商業略盛,市場中錢少不便,乃于天成年間(公元926-929年)鑄“天成元寶”,以便流通。此錢徑2.4厘米,錢文隸書,旋讀,書法渾厚凝重,輪廓闊壯,較為精良。但此錢民間有私鑄者。另外有“青泰元寶”,是最后一個皇帝李從珂于清泰年間(公元934-935年)所鑄。錢徑3.4厘米,錢文隸書,順讀,書法平平。后唐十余年間變動迭起,似不應鑄錢。所以現在學者有認為此錢乃仿自北宋“崇寧重寶”,并不是后唐清泰年間所鑄。

崇寧重寶

后晉只鑄過“天福元寶”。史載“天福三年(公元939年),詔許天下民人自鑄,文曰“天福元寶”。今天所見的天福元寶,版式參差不一,輕重不一,有直徑2.5-2.1厘米的,也有直徑2.1厘米以下的,錢文隸書,旋讀,書法平平。大錢應是官制的,鑄工尚可,小型的可能是民間自鑄的,銅質較差,文字粗糙,因為當時的銅價較高,鑄錢無利可圖,而且銅材不易得,民間往往把古錢銷毀,改鑄銅器,哪里會多鑄銅錢呢?所以天福錢頗稀少難得。當時各處藩鎮割據,不理會中央政(蟹)府,只是逢年過節,才向皇帝進貢,以表示君臣關系未斷。史載天福二年夏,宣武軍節度使楊光遠進助國錢,現傳世有“助國元寶”一種,直徑2.3厘米,錢文篆書,旋讀,書法平平,鑄工一般,可能乃楊氏所鑄。

天福元寶

后漢僅傳了兩代,共計四年,只有“漢元通寶”錢,此錢直徑2.2厘米,錢文隸書,書法似開元錢。

漢元通寶

后周時只鑄“周元通寶”一種,為周世宗所鑄,書法、銅質、鑄工均精美,乃毀佛所鑄之錢。

周元通寶

十國之中,吳越、荊南、北漢等國沒有鑄錢。前蜀于永平元年(公元911年)鑄“永平元寶”,錢徑2.4厘米,錢制仿唐代開元通寶,鑄工頗佳,但極罕見。此外有“永平通寶”,制作與書法與永平元寶不相同,但有學者認為是偽造的。通正年間(公元916年)鑄行“通正元寶”,版式較多,錢文書法鑄工不及永平錢,但數量較多。后來前蜀改國號為大漢,次年,改年號為天漢,鑄行“天漢元寶”,錢制同以往,錢文書法鑄工均較好,但數量不多。光天年,又恢復國號為蜀,鑄“光天元寶”,錢文“光”字用行書,其余為隸書,書法均甚良好。王建死后,其子王衍繼位,史稱后主,于乾德元年(公元919年)鑄“乾德元寶”。錢制同以往,有光背無文與背月兩種。咸康元年鑄行“咸康元寶”,背有月文。以上兩種錢數量較多,鑄工頗精。但不久后唐來伐,王衍出降,國滅。閩王王審知政權仍然行用唐朝年號,以示忠貞不移,鑄開元通寶錢,版式仿會昌開元錢,錢背穿上有一“閩”字,過去曾被誤認為是會昌開元。此外有鉛鑄錢,版式同銅錢,分光背無文、背閩、背福、背殷三種,后又鑄開元通寶當十大錢,直徑3.8厘米,字大而不工整,且有省筆缺畫,背有星文、月文、閩字。另有鐵錢,鉛錢,版式同銅錢,存世較罕。后于永隆年間鑄“永隆通寶”大鐵錢,直徑達四厘米,順讀,書法拙劣,背有閩字或星月文及光背,均較罕見。王審知弟王延政曾稱大殷皇帝,改元天德,鑄“天德通寶”大鐵錢,以一當百;也鑄有銅錢,比鐵錢小,為“天德重寶”,順讀,書發教工整,背文“殷”字,有楷隸兩體。

天德重寶

馬殷割據湖南時,后梁朱溫封馬殷為天策上將軍,后自立為楚王,鑄有“天策府寶”。此外還曾鑄有乾封泉寶銅、鐵大錢和乾元重寶大銅錢。馬殷因聽史家有湖南產鉛鐵之說,又聽從高郁的獻策,鑄鉛鐵錢,十文當銅錢一文,史書沒有說明錢文何字,大概是因為楚錢錢文多襲用唐錢錢文之故,如乾封泉寶、乾元重寶。

天策府寶

天策的意思是為帝王出謀劃策,更有“天策引神兵,鳳飛掃鄴城”的名句。天策府是天策上將軍的府邸。即辦公地。歷史上有名的天策上將軍有李世民、馬殷和宋真宗之兄楚王元佐三人,而開府置行署的只有李世民和馬殷。李世民在滅隋一戰中一馬當先,功勛卓著,唐高祖覺得賞他什么都不合適,于是特地為他創立了天策上將軍這么個封號,并且設置天策府,李世民受封后,在府內設立了文學館,招攬了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位名士,這些人后來都成了他的股肱重臣。梁朱溫稱帝后,為了利用楚牽制當時據有江淮之地的吳國,援引唐高祖封李世民的例子,就給了馬殷天策上將軍的封號,并準其開天策府置右相,為馬殷在楚的統一大業打下了基礎。

天策府寶錢是錢幣界盛傳的珍品,歷來為收藏家夢寐以求之物,有一首詩描述了過去人們對此錢的重視程度:“易求時且百金直,喜遇翁賞一飯加。有寶若談天策府,不貧于古野人家。”說的是清朝戴熙之父在病中得到一天策符寶,大喜過望,居然在把玩該錢時多吃了一碗飯!妒畤呵铩份d:“楚武穆王乾化元年,鑄天策錢,文曰“天策府寶”!缎挛宕贰份d:“殷請于梁,依唐太宗故事,允其開府初鑄。”故而此錢文字制作皆精,天策府寶大如當十,厚肉,字文明坦,楷書,旋讀。前人認定其錢為馬殷開天策府時所鑄的紀念幣。

孟知祥乃后唐明宗之婿,曾帶軍入川征蜀。但乘機攬權,擁有蜀地,叛唐稱帝,國號蜀,鑄行“大蜀通寶”。該錢直徑2.3厘米,錢文隸書,順(直)讀,鑄工一般,書法較劣,但傳世較少,較罕見。其子繼位后改元廣政,鑄“廣政通寶”,制式同前,但書法鑄較前品為佳,數量較少,為極罕見品。后又鑄“廣政通寶”鐵錢,版式同銅錢,傳世也較少。

劉隱為唐末廣州節度使,為朱溫黨羽。朱溫稱帝時,封劉隱為大彭王,擁有兩廣之地。劉隱搜括其境內開元錢二十萬獻于朱溫,結果致其缺錢,乃鑄開元通寶銅錢及小平鉛錢,以便流通,其鑄工草率粗糙。后劉隱死,其子立,改稱大越皇帝,改元乾亨,稱國號為漢,史稱南漢,鑄“乾亨通寶”銅錢,傳世較少,極罕見。后又鑄“乾亨重寶”銅錢,文字、銅質同前品,還鑄有鉛錢。

乾亨通寶

南唐是五代十國中鑄錢最多的。傳世有“大齊通寶”,是徐知誥未復姓及未建國時所鑄。又有“保大元保”錢,是李?保大年間(公元934-957年)所鑄,中興二年鑄“永通泉貨”當十錢;還有開元通寶、唐國通寶、大唐通寶三種小平錢,但其鑄造年份無詳細記載。

大齊通寶

劉仁恭及其子建國后號燕,非十國之一,但時代相當。鑄有銅鐵錢多種,有“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和“永安一千”四種,又有貨布、鐵五銖錢和順天元寶等錢。劉守光子應天元年鑄“應天元寶”、“乾圣元寶”、“應圣元寶”等錢。永安錢皆為楷書,除一千錢銅錢外,其它皆銅鐵兩種。“永安一千”讀法為先左后右再上下讀,其余皆為順讀。“應天元寶”背萬、“乾圣元寶”背百、“應圣元寶”背拾等三種錢皆為楷書,大錢,傳世極少,為極罕見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23620.html

相關閱讀: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
“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