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史學界流行以政治斗爭的觀點來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例如說曹操是中小地主與豪強集團作斗爭的代表人物,武則天當上皇后也是新興集團與貴族世襲集團斗爭的勝利結果等等。
甚至連史學大師陳寅恪也認為:“當高宗廢王皇后立武昭儀之時,朝臣贊否不一,然詳察兩派之主張,則知此事非僅宮闈后妃之爭,實為政治上社會上關隴集團與山東集團決勝負之一大關鍵!
按照陳寅恪先生的觀點,長孫無忌、褚遂良反對武則天,是由于他們都是關隴集團成員。而武則天的支持者像許敬宗等人,則都出身于其他地區。他們進入官場是通過科舉制度,而不是憑借貴族的世襲特權。他們是陳寅恪稱之為“山東集團”的成員。所以說,王皇后和武?之間的爭奪就不僅僅是宮廷內部之爭,而是反映了兩個政治精英集團(關隴集團和山東集團)之間奪取最高權力的政治斗爭。
但是單就武氏被立皇后這件事來看,似乎陳寅恪先生提供的證據不足,從《兩唐書》對相關人員的記載中可以看到,反對和支持武氏的雙方成員出身背景和籍貫復雜多樣,無法劃分出壁壘森嚴的兩大陣營。
進入七十年代后,這類觀點越演越烈,到后來出現的評法批儒的鬧劇,更是將歷史人物分成截然不同的兩類,一類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所謂新興力量,另一類則是阻擾歷史前進的所謂腐朽保守勢力。
曹操和武則天都被算作法家中的杰出人物、正面?色,是推動歷史前進的 “新興力量”的代表。這種影響至今尚未絕跡。
易中天先生《品三國》妙趣橫生,但他對曹操顯然偏愛,曹操殺了呂伯奢全家后說的那句讓人毛骨悚然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易中天先生不能作出有力的批評,相反為之辯護,認為這是曹操的凄婉之語,無奈之舉,這實難令人茍同。
一些電視論壇屢次三番開講武則天的故事,拿武則天說事,將一個殘暴, 陰險、心狠手辣、濫殺無辜、實施恐怖統治的女野心家說成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甚至說武則天“以最大的熱情在大唐的臣民面前樹立自己的美好形象?,武則天的“人性的光輝造就了千古流芳的大唐氣象”。
武則天的冷酷,在鎮壓、報復對手時表現出的殘忍,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人能與之相比,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她不僅屠戮反對她篡奪皇位的忠良大臣,殘害李唐宗室,甚至殺害自己親生的兒子女兒和孫子孫女;而且濫殺無辜,在她身上何來人性的光輝?武則天明明推行所謂“武周革命,顛覆了大唐王朝,她用什么來造就大唐氣象?”
遮掩武則天的陰暗面,夸大武則天的政治業績,對于青少年不僅是誤導,而且有危害,這個危害性之大,實難估量!
有人以為,朱溫的篡位奪權,代表了一種新興勢力的崛起,寓含著深刻的社會變遷之軌跡,所以他對所謂“朝廷宿望” “衣冠之士”的傾全力打擊,也顯示了一個新興的集團對腐朽沒落勢力的打擊?赡芤驗檫@個原因,有人認為朱溫不是無賴,認為朱溫不是個大英雄也起碼是個奸雄。同是出身草莽,雖比不過劉邦、朱元璋,但也強過劉備。
但是觀其行為,看不出他具有這種政治斗爭的自覺性,他將“朝廷宿望” “門胄高華”作為首先打擊的對象,是因為這些人是他篡奪皇位的最大障礙,而對為他篡位奪權絞盡腦汁,勞苦功高的部下宿將,一旦失去了利用價值,讓他感覺不舒服,他也是毫不?情,立即誅殺。,
朱友恭、氏叔琮、柳璨、蔣玄暉和張廷范等人或是他的心腹親信,或是他收養多年的螟蛉義子,或是出生入死,為他浴血奮戰,立下赫赫戰功的部將,如果說朱溫代表了一種新興勢力,那么這些人無疑是“新興勢力”中的骨干人物、基本力量。
但是朱溫似乎并沒有因為他們是他的基本力量而另眼相看,誰一旦不符合他的心思,或者說他看誰不順眼,不管你原來的身份是什么,馬上拉出去,咔嚓砍頭。
除了氏叔琮、朱友恭、柳璨、蔣玄暉和張廷范外,“王重師、朱珍、鄧季筠、胡規、黃文靜、李讜、李重允、范居實等,皆披堅執銳,為開國功臣,一有疑忌,輒斬艾隨之,固未嘗稍事含忍也!(清趙翼撰《廿二史扎記》)這些人都曾出生入死給他打天下,他只要看了不順眼,就象割草一樣,隨意找個借口就殺了。
鄧季筠、黃文靜兩人,死得更是莫名其妙,朱溫認為他們閱兵時騎的馬瘦,是對他的不敬,命刀斧手推出斬首。他的左右侍從“小忤其旨,立殺之!彼窒碌摹奥毨裘咳障扰c家人辭決而入,歸必相賀。賓客對之,不寒而栗!
這真正是一個恐怖的世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7150.html
相關閱讀: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
“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