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邢州堯山(今邢臺市隆堯縣西)人,字文仲,小名“郭雀兒”,五代后周的建立者。郭威出身于貧苦人家,讀過些書,知道民間疾苦。即位后,減輕賦稅,削減嚴刑峻法,他生性節儉、虛心納諫、他又能留心搜羅人才,所任用的魏仁浦、李轂、王溥、范質等人都能忠于職守,遵守法度,君臣合力,逐漸改革了一些弊政,使北方地區的經濟,政治形勢漸漸趨向好轉。郭威在五代十國時期,是一個清廉勤政的好皇帝。去世后,因親生兒子全都被劉承?殺害,由妻侄柴榮繼位。
簡介
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隆堯縣西)人。年少時孤貧,初為軍吏,后漢時拜為樞密副使。
公元948年,他奉命討平了李守貞的叛亂,后封為鄴都留守兼天雄軍節度使。公元950年,后漢隱帝劉承?猜忌他,派使者要到魏州殺郭威。郭威起兵反漢,下令攻進了京城,允許士兵大搶10天。7天后郭威進入汴京,縱軍大肆搶掠,并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奪得國政。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他又稱帝,國號大周,定都汴京,改元“廣順”,史稱后周。 簡介:郭威生年未詳,卒于后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五代時后周開國皇帝,廟號“太祖”。郭威字文仲,邢州堯山人,本姓常,幼時隨母親適郭氏,故改姓郭。父郭簡曾為順州刺史。劉文恭攻破順州,郭簡被殺,郭威年方數歲,其母不久也死去,郭威只得依潞州姨母韓氏為生。十八歲投潞州留守李繼韜部下為軍卒。
郭威勇武有力,豪爽負氣,深為李繼韜所賞識。有一次,郭威酒醉殺人,為官府拘押。李繼韜暗中將其放走,后又招至麾下。后李繼韜為唐莊宗所殺,其部眾悉為收編。郭威因略通文墨、書算,升為軍吏。及至后晉為契丹所滅,郭威歸附劉知遠部下。劉知遠起兵太原,即位稱帝,封郭威為執掌揮務的樞密副使,并在臨終時將太子劉承?托孤于郭威和史弘肇。劉知遠在位一年便因病逝世。太子劉承?即位,是為后漢隱帝,進封郭威為樞密使。當時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朝廷屢次出兵討伐,均無功而返。
隱帝劉承?遂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至河中后立柵筑壘,分兵圍困。李守貞屢次突圍,均被挫敗,相持日久,城中糧草俱盡。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一舉攻進城中,李守貞自焚而死。永興趙思綰、鳳翔王景崇相繼歸降,使風雨飄搖的后漢政權轉危為安。 之后,郭威又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后漢隱帝與其寵臣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于是隱帝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詔令鎮寧軍節度李弘義誅殺侍衛步軍指揮使王殷,以企一舉鏟除前朝舊將勢力。不料李弘義反以詔書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見事情緊急,即采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隱帝令郭威誅殺諸位將領。于是群情激憤,推舉郭威起兵討伐,以“清君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7153.html
相關閱讀:“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
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