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文字資料,主要有陶文、玉石文、甲骨文和金文,而以晚商的甲骨文為最多。各種質料上留下來的文字都與甲骨文屬于同一系統,因而商代的文字可以甲骨文為代表。甲骨文是我國漢字發展史上的一種文字,是晚商時期占卜記事文字,也是當時實際使用的文字。對于這種占卜記事文字的名稱,開始有人叫它作“龜版文”、“龜甲文”、“甲骨刻辭”、“龜甲獸骨文字”,后來又有人叫它作“貞卜文字”、“甲骨卜辭”、“殷虛卜辭”,還有人叫做“殷虛書契”、“殷虛文字”等,最后約定俗成地把它叫做“甲骨文字”,簡稱“甲骨文”。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多種造字方法,已經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學者認識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甲骨文因刻寫材料堅硬,故字體為方形。而同時的金文,因系鑄造,故字體為圓形。
幾十年來,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約有十五萬片,已經發現將近五千個單字。據統計其中能認識的和能隸定為漢字者共1723字,未能認識和未能隸定的單字共2549字,另有合文371字。
從文字的構造來看,后人所謂的“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假借、形聲和轉注這六種構成文字的原則,在甲骨文中都已具備,但更多的還是象形、會意、形聲和假借四種。
象形字。都是把具體事物經過省易畫出來的,例如:(犬)、(豕)之類,是象動物的軀體;(木)、(禾)之類,是象植物的枝干;⊙(日)、(月)之類,是取于天象;(土)、(田)之類,是取于地理;(人)、(女)之類,是象人形;(戈)、(鼎)、(塘)之類,是描繪武器、用具和建筑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5400.html
相關閱讀:太甲
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
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