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關羽文化內涵及其社會價值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歷史上的關羽,在其身后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不斷推崇過程中形成的關羽文化,是個復雜的社會歷史現象和文化現象。如今我們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對關羽文化正確估量、評判、揚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時俱進,發揮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的積極作用,這是研究關羽文化一個十分現實的課題。關羽文化的概念界定這里首先要界定一下關羽文化這個概念。因為概念的界定涉及對關羽文化的總體認識和評價,不單純是表述科學與否的問題,F在出現有一種偏向,認為這一文化現象只能稱關公文化,不能稱關羽文化,好像唯有稱關公文化才算正確。也有將關羽文化稱為關帝文化,似乎關羽文化僅僅相對關帝而言,只是一種神靈文化。不同的提法反映了對這一特定文化現象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理解。從關羽文化的形成過程看,情況雖然比較復雜,但其涵蓋的主要方面是清楚的,那就是歷史上的關羽、藝術形象的關羽、被神圣化的關羽這三個層面。因為關羽其人其事確有史實記載,他首先是個歷史人物,由歷史人物而成為藝術典型、成為關帝、武圣的,不是單憑想象生造出的藝術典型,也不是單為造神需要生造出的神靈。關羽文化跟歷史上的關羽、藝術形象關羽、被神圣化的關羽都分不開,是三個層面共同組成的文化概念。歷史上的關羽,是關羽文化之源,它是關羽文化產生的基本前提。藝術形象關羽,神圣化的關羽,都由歷史上的關羽衍生而來,沒有歷史上的關羽,也就不會有藝術形象的關羽和神圣化的關羽。歷史上的關羽,本身是個令人景仰的英雄。他義勇剛烈,武藝超群,為人正直,在三國當時就受到人們的稱贊。陳壽(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雖然記述過于簡略,但其中劉關張“恩若兄弟”很不一般的關系,關羽對劉備“誓以共死”決不相背的情誼,刺斬袁紹大將顏良辭曹歸劉的表現,刮骨療毒的壯舉,北攻襄樊“威震華夏”的煊赫,都給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別是他辭曹歸劉時,一方面表示自己與劉備“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終究不會留在曹營;一方面深感曹操待他之厚,直言必當要“立效以報曹公”才走。這一切都是曹操派張遼試探關羽心跡時關羽對張遼說的,關羽一點不隱偉。當斬顏良報答曹操后,即盡封曹操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于袁軍!边@一走一辭,表現出關羽義重情長、忠貞不渝、磊落剛直的品格,與那些朝秦暮楚只為利祿乃至背主求榮、賣身投靠的三國過客,形成鮮明的對照,在三國諸多名將中顯得非常突出,在歷代名將中也是不多的。正是歷史上關羽所顯示的這種品格魅力,使他的人生大放光彩,為后人交口贊譽。而藝術形象關羽和神圣化的關羽,都沒有離開歷史上關羽的這些基木品格特點,只是一個通過藝術塑造使之更加典型化,一個通過尊奉使之神圣化而已。藝術形象關羽,是關羽文化之本,它是關羽文化產生巨大影響、歷久不衰的根本原因。這個藝術形象.是從三國時代起到元末明初,在一千多年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通過源于歷史而又不拘泥歷史的高度典型化手法產生的。集中體現為羅貫中創作的《三國演義》中的關羽,這個關羽,既反映了歷史上關羽的基本面貌,又不等同于歷史上的關羽。歷史上的關羽,只是羅貫中筆下關羽形象的原型,藝術形象的關羽,吸取了先前民間傳說的大量素材,特列是表現在宋、元三國平話和元代三國戲曲中的關羽故事。作者對這些故事進行篩選、加工、改造和再創作,使關羽形象臻于完美,關羽的品格特點更集中、更鮮明、更突出,從而給人的感染作用更真切更強烈。藝術形象關羽充分體現了文藝的功能。根據《三國演義》改編的戲曲、曲藝以及當代影視作品對此竟相烘托渲染,蔚為大觀,使這一藝術形象進而深入人心,關羽其人進而家喻戶曉!度龂萘x》的問世,各類文藝品種據此對關羽故事的演繹,為關羽文化的播楊營造了極為濃厚的氛圍,發揮著超越時代的深遠影響。這種形響,是歷史上的關羽和神圣化的關羽都難以相比的。
神圣化的關羽,是關羽文化之表,它是關羽文化的一種神化表現形式。主要由歷代帝王和儒、道、佛三教神圣化的關羽,已將歷史上的關羽演變為關帝、武圣,即是神靈又是圣人,高居于廟堂之上,脫俗于塵世之間,它所側重的是神靈,是圣人,而不更有血有肉的關羽;它所被尊奉的目的,是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其自身的利益,儒、道、佛三教為了擴大他們本教的影響,同人民群眾對關羽的敬崇是截然不同的。盡管歷代帝王和三教對關羽的尊奉和神圣化,在關羽文化形成過程中起過重要的作用,盡管神圣化的關羽在其基本屬性上也突出了歷史上關羽忠義大勇的特點,但將關羽神圣化畢竟是個歷史現象,神化圣化只能風靡于特定的歷史年代--中國封建時代一定的歷史階段,而不能延續久遠。從文化的淵源來看,關羽文化也決不只是關帝文化,關帝、武圣只是關羽文化表現的一個方面。今天,我們更不應將關羽文化單純看作關帝文化,使之繼續披上神圣化的外衣,遠離我們所要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來研究,我們應歷史地正視其形成的全過程,客觀地分析其產生的諸多因素;作為一種文化來審視,我們應抓住事物的本質,并更多地著眼其現實的價值,使之有利于為今天的社會需要服務。根據以上簡要剖析,我們認為將這一特定文化稱之為關羽文化是比較科學的,它可以涵蓋歷史上的關羽、藝術形象關羽和神圣化的關羽這三個層面。誠然,單是歷史上的關羽是不會形成關羽文化的,但歷史上的關羽是藝術形象關羽和被神圣化的關羽產生的前提和基礎,而且,三個關羽一脈相承,都體現了歷史上關羽忠義勇烈這些基本特點。近些年出版的一些三國文化專著,一般也都把關羽崇拜過程形成的文化形象稱之為關羽文化。當然,有時候稱之為關公文化也未始不可,《三國演義》就常將關羽稱為關公,民間也常常這樣稱呼關羽,這主要都是對關羽表示的一種尊敬。我們界定一種文化概念,要科學、嚴謹,既將合這一文化的內在特點,又有利于發揮其長遠的社會作用。關羽文化的基本內涵關明文化豐富多彩,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既蘊含中國傳統文化所褒揚的倫理道德和人格品質,又包括社會大眾對世態、人生所表露的多種心理;既表現為人們對英雄的崇敬,又表現為人們對神靈的禮拜。在封建社會里,特別是在明、清兩朝,上自最高統治者,下至蕓蕓眾百姓,都對關神頂禮膜拜,這是關羽文化在歷史上最為突出的表現。與此相關的建廟、祭祀、求簽問卜等活動,頌揚關神為民眾消災彌難、為統治者保佑江山的種種神話、傳說,都是關羽文化現象在從前社會生活中普遍的反映。除思想領域外,在政治、經濟、軍事領域也都有反映。封建皇帝為關羽加封王號、帝號、神號,主要是出自政治原因。民間利用關廟舉行廟會.既是一種文化活動又是一種經貿活動。清祖努爾哈赤編造關羽顯靈助其克敵制勝,是顯示武圣在行兵打仗中發揮作用的神話;張獻忠部將李定國在說書人勸說下,以關羽為榜樣幡然歸明,屢建奇功,成為明未主要將領之一,則是關羽文化反映于軍事領域的真實事例。至于文化領域,更是關羽文化集中體現之所。從歷代傳說到宋代民間藝人“說三分”,金代院本,元代平話、雜劇,明、清小說、戲曲、曲藝,都是形象地展示關羽文化的主要舞臺。元雜劇中40多出三國戲,有12出是表現關羽的。清代的關羽戲文,多達36出。1962年李洪春編選的(關羽戲曲),收入有27出。
關羽被人們不斷推崇后,他的一招一式也趨向模式化。如他的造像(紅臉、長髯、蠶目)、他身披的戰袍(綠袍)、手中的武器(青龍堰月刀)、胯下的坐騎(赤兔馬)、左右的侍從(關平、周倉)、捧讀的書卷(《春秋》),都有固定的模式,成為關羽形象外在的特征。影響所及,關羽的畫像(五代時已有)、各種打著關羽旗號的附會之作,如關帝真君的經文(《覺世真經》等)、暗含一首五言詩的關羽《風雨竹詩》碑,以及“漢壽亭侯”印等,也都被視為關羽文化的珍品。上述種種,可以看出關羽文化在從前影響之大、反映之廣。當然,這只是一些表象,問題的實質是關羽為什么如此受到敬重,這就要剖析一下關羽文化的基本內涵。近年來,一些學者時關羽崇拜現象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發表了一些文章和專著,如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忠義春秋》(梅錚錚著,1994年8月初版,95年2月二版),巴蜀書社出版的《關羽崇拜研究》(蔡東洲、文延海著,2001年9月第一版),都時關羽文化的內涵提出了一些相近的看法!吨伊x春秋》認為:“忠是關羽文化的核心,義是關羽文化的精髓,武是關羽文化的魅力!边@個分析很有見地,跟我們所說關羽文化的主要內涵為忠義武勇是一致的。關羽文化是屬于精神領域的文化,忠、義、武勇是構成這一精神文化的主軸。它既符合歷史上關羽的基本面貌,又體現了我們民族的傳統品格,這是關羽文化所以產生、形成并具有巨大影響力的根本原因。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崇尚忠義,把忠義視為一種政治理念和道德觀念,忠義之舉歷來為人們所交口贊美。忠義作為一種政治概念和倫理概念,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們有著不同的含義、不同的理解。在古代,忠的最高含義是忠君,義的含義則很廣,泛指正義,一切合乎情理的行為皆可視之為義,如韓愈《原道》所說“行而宜之曰義!比寮宜枷氚蚜x看作一種道德準則,特別強調忠和義的統一。封建統治者所贊許的義,也正是在忠君指導下的義,像梁山好漢那樣的聚義行為是決不允許的。表現在關羽身上,忠和義是統一的,有時候又是矛盾的。他追隨劉備興復漢室,表示與劉備“誓以共死”,始終不渝,既表現出他對蜀先主劉備的忠,又表現出他對“恩若兄弟”的劉備的義。這是歷史上關羽的真實寫照。忠和義在關羽身上本不存在矛質,說有矛盾,是《三國演義》讓關羽在華容道放曹造成的,因為這一義舉與興漢大業相背!度龂萘x》著力描寫關羽的義,關羽身上義的色彩實際比忠表現得更為突出。不僅表現為一種對劉備生死不渝的忠義,而且表現在信守然諾、知恩圖報(辭曹歸劉和放曹),關愛部下、寬仁大度(“善待卒伍”和小說虛構的義釋黃忠)等方面,使關羽成為集忠義、信義、仁義于一身的“義絕”的典型。義對老百性來說是最親近、最實際的,人民群眾敬崇關羽,在很大程度上是敬崇關羽所表現的義,敬崇那個義重情長的關羽。
武勇是關羽文化的又一基本內涵。古人崇拜的英雄,都是以武勇見長的剛烈丈夫,這是一個民族生存意識和爭斗精神的反映。武勇剛強,敢于斗爭,才有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正是這種生存意識和爭斗精神,熔鑄了古人的英雄崇拜心理。歷史上的關羽本是個英雄,他式藝高強,勇冠三軍.“咸稱萬人之敵”,在兩晉南北朝,關羽的武勇常見于史冊,人們以“關、張之勇”比喻當時的名將!度龂萘x》為了塑造關羽武勇威猛的形象,除對斬顏良等史實作了繪聲繪色的描寫外,又虛構了溫酒斬華雄、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等情節,把關羽的武勇威猛表現得出神入化,淋漓盡致,使人備加推崇。于是,一個忠義凜然又武勇卓絕的三國英雄,最終被推上武圣人的頂峰。關羽文化的內涵還可包括剛強堅毅、為人正直、注重感情等關羽品格特點,這些品格特點跟忠義武勇是相關的,可以用忠義武勇來涵蓋。忠義武勇融為一體,足以顯示關羽文化的魅力,足以反映中國傳統文化延綿千秋的偉力。關羽文化的社會價值關羽文化形成于特定的歷史年代,不可否認其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利用尊奉關羽麻醉群眾,愚弄人民,顯然即使在封建時代也是為我們的民族所不齒的。這些糟粕應當清除。關羽崇拜中的封建迷信成分也早已落后于時代,不應提倡。我們的研究、探討,應著眼于其積極的一面。作為一種在歷史上產生過很大影響的文化,本身其有歷史的厚度和傳統文化的深度,有其不容置疑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如今,關羽文化在人們社會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響,在海外華人中的影響還比較廣泛。我們應當討關羽文化賦予時代的內涵,探討其現實的價值,使之順應時代的要求傳承于當今,成為有益于我們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精神財富。文化的傳承作用就在于發掘其在前進的時代中可為現實服務的價值。關羽文化在當今時代的價值,主要可括概為以下方面:凝聚民族合力價值。崇尚忠義武勇,是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關羽文化植根于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有著鮮明的民族性,反映了我們中華文化的民族特色,反映了我們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凝聚力和融合力。弘揚中華文化,振奮民族精神,以增強我們民族的凝聚力,激勵海內外同胞心系祖國,報效中華,建設中華,無疑是關羽文化在當今最具時代意義的價值。由于關羽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海外僑胞和華人后裔中一直有著廣泛的影響。海外華人聚居的社區,大多建有關廟。在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地華人社區,還在繼續興建。人們把興建關廟、敬崇關羽,作為凝聚民族合力、弘揚中華文化的一種約定俗成的方式。誠如一位海外僑胞所說:“因為關公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海外華人寄生異國異文化,亟需一種中心精神來凝聚吾民族的力量!币恍┤A人社區的關廟籌建委員會,把弘揚關羽為表率的、儒釋道三教融合的中華文化,增強民族情結,凈化人的心靈,作為建廟的基本宗旨.并圍繞建廟,開展同鄉同宗結社等活動,增進華人之間的情誼。
關羽在臺灣同胞中一向也有很高的聲譽。臺灣人民崇奉關羽,與大陸一脈相承,尊奉之風至今十分盛行。全島現有200多家關羽祠廟,并在繼續修建規模宏大的新關廟。有的關廟被列為島內“一級古跡”。新竹縣普天宮關羽塑像,連臺座高達15丈,為目前海內外關羽塑像之最。臺灣同胞回大陸尋根、祭祖、旅游,常將參拜內地著名關廟列入行程,有的組團專程前來荊州關廟、當陽關陵朝拜。今天,隨著祖國的日益強大,中華民族國際聲望的日益提高,新時代的忠義觀業已成為激發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關羽文化必將進一步發揮凝聚民族合力、聯系海內外炎黃后裔的精神紐帶作用。啟迪社會道德價值。關羽文化所體現的傳統道德精神和人格力量,是關羽文化的精髓所在。講信義、重然諾,爵祿不以靡,金帛不為惑,崇尚正義,見義勇為,正直為人,立身處事不違良知,這些蘊含于關羽文化的道德品格和為人品質,歷來為社會所認同、為世人所稱道,而那種背信棄義、見利忘義、忘恩負義、賣友求榮等不道德行為,都是為社會所不齒的。今天,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條件下,從傳統文化中吸取力量,加強社會道德建設,伸張社會正義,反對一切違背人的良知的行為,更有其現實的意義,F在,關羽神靈在商品大潮的簇擁下,走出廟堂分身于市井里巷,在有些熙熙攘攘的場合依然十分走紅。人們走進一些企業、賓館、店堂,常?梢砸姷疥P羽神像端坐于神龕之中,享受著人間煙火。人們供奉之意,大多主要并非出于對關羽的崇敬,而是期望關神爺給他們帶來滾滾財源,帶來福佑平安。這種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但那里的買賣是否公平、是否正當,那里的經營是否講信譽、講誠實,也許是另一回事。但愿關神爺不要因此而真正臉紅起來。發展旅游經濟價值。文化是一種資產,一種具有多重價值的資源。由于關羽的知名度不同尋常,關羽文化既是一種無形資產,又是一種可以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的重要資源。利用關羽文化發展文化旅游事業,擴大對外開放,活躍一方經濟,業已成為關羽文化價值在當今社會的鮮明體現,并大有你追我趕、競相爭先之勢。有的地方,關羽文化已成為那里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經濟發展的著名品牌。有的地方為打造關羽文化品牌,舉辦研討會,拍攝電視劇,營造宣傳聲勢,使那里的知名度大有提升。有的地方修葺關廟,舉辦多種活動,乃至組織隆重祭拜。有的地方開發多種關羽文化旅游產品,從煙酒到各種精美的工藝品,頗受游客和消費者青睞。上述做法總的來說是應當肯定的。需要提出的是,我們開發利用關羽文化,還應注意提高其應有的文化品位。重視關羽文化的經濟價值是對的,只著眼于商業目的是不夠全面的。我們開發利用關羽文化,推進經濟發展,應跟弘揚中華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很好結合起來。力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輔相成,既達到一定的經濟目的,又收到弘揚中華文化的良好效果。簡單重復從前關帝崇拜的某些做法,客觀上繼續使關羽文化神圣化,顯然與時代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至于民間對關羽的朝拜、祭祀,我們不去提倡,但只要不違背有關政策,是可以允許的。當然也要有一定的限度,應該限于特定的場合。因為我們所處的時代,畢競早已不是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
雪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5468.html

相關閱讀: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