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之神祝融
祝融,本名重黎,中國上古神話人物,號赤帝,后人尊為火神。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據山海經記載,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盡頭,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另一說祝融為顓頊帝孫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黃帝賜他姓“祝融氏”。
祝融八姓:祝融的后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曹、斟、羋等,史書稱為“祝融八姓”。
談起南海神廟的建立,人們自然會問起南海神的名字。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書稱其為祝赤,是祝融和赤帝的簡稱。其實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祝融本是火神,今天一旦發生火災,人們仍然認為祝融君光臨。祝融究竟是誰呢?他又怎樣合水火為一神的呢?這有許多傳說。
另據《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勿躬》載:祝融,神名。帝嚳時的火官,后尊為火神,命為祝融。例: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儀狄作酒。——《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勿躬》
傳說一
祝融是中國帝王。他以火施化,號為赤帝。相傳,祝融還是一個音樂家,他經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揚動聽,感人肺腑的樂曲,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奮,情緒高昂,對生活充滿熱愛。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之陽,后人為了紀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稱為祝融峰。
傳說二
上古帝嚳(kù音酷)在位時,有一個叫重黎的人,是顓頊的重孫(《史記•楚世家》:“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帝嚳?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后,復居火正,為祝融。”),他的官職是“火正”,即火官。重黎忠于職守,努力為帝嚳和廣大黎民服務,當火官有功,帝嚳于是賜以“祝融”的封號。“祝”是永遠、繼續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征,就是希望重黎繼續用火來照耀大地,永遠給人帶來光明。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舜廟的南峰,即今之祝融峰下。
傳說三
黃帝時期,黃帝南巡,分不清方向,于是請“祝融辨乎南方”,也就是應該說,衡陽的南岳,最先是由祝融辨出來的,他因此擔任了司徒的職務。后來,祝融被封楚地,成為楚國人的始祖。今衡陽南岳祝融峰頂還有一座祝融殿,殿后巖石上建有石欄桿,可以憑欄了望北山的風光。這個火神,楚人的始祖祝融又怎樣兼任海神的呢?古人認為,南方屬火,火又是光明的象征,火之本在水,故祝融合水火為一神,且符合周文王八卦中離(見下“圖”)屬火,方位在南方的卦象。
傳說四
堯帝時期,洪水滔天,浸山滅陵,黎民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堯帝下令鯀(人名)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過去了,毫無成效。后來,鯀知道天上有一種稱為“息壤”的寶物,只要用一點投向大地,馬上就會生長起來,積成山,堆成堤,于是鯀想辦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間。用它堵塞洪水,大地終于漸漸看不見洪水蹤跡了。但是,天帝知道息壤被竊,就派火神祝融下凡,在羽山地方把鯀殺死,并奪回余下的息壤。天帝還命祝融監視人間治水,命他掌管一方水的大權。由于祝融屬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
傳說五
北水神王與火神祝融戰斗,被祝融真火煉死。從此,祝融成為水火之神。
傳說六
十二祖巫之一祝融:
獸頭人身,雙耳穿兩條火蛇,腳踏兩條火龍,全身火紅鱗片,南方火之祖巫!
南海之神火神祝融的由來
南海神廟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惟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建筑群。該廟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以后歷代有重修擴建,F存的是清代建筑,但仍保留隋唐時代的規模和建制。1988年起,政府也曾對南海神廟作過三次較大的修復,現已基本恢復了廟宇的古貌。
修復前大殿僅存殿堂,如今廟宇規模宏大,占地面積達3萬平方米。其主體建筑是一座五進的殿堂,由南至北依次為頭門、儀門及復廊、禮亭、大殿和昭靈宮。南海神廟門前有石牌坊,額題“海不揚波”。廟中保存有歷代的許多石刻。還有華表、石獅、韓愈碑亭、開寶碑亭、洪武碑亭、康熙萬里彼澄碑亭等附屬建筑,構成一組頗具規模的古建筑群。廟中還保存漢代和明代的銅鼓和制鐘,以及南海神玉印等重要的文物。還有木棉樹、相思樹等古樹名木。這里存放的漢代銅鼓是中國現存三大銅鼓之一。廟西一小山崗上有“浴日亭”,宋元時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即指此處。
從唐代開始,南海神廟便香火日盛,各朝代政府也派人前往管理廟事。事實上它已成為四海神廟中香客最多、地位最高的一個,這主要是由廣州海上貿易日益發達的地位決定的。
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從西漢時就已經開始形成,到了隋唐時期達到了鼎盛階段。尤其是唐代,從廣州出發的貿易船隊,經過南亞各國,越印度洋,抵達西亞及波斯灣,最西可到達非洲的東海岸。明清之后更遠至歐美了。這條航線長達1萬多公里,溝通了東、西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擴大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處于這條航線重要位置上的南海神廟,在古代有碼頭,碼頭外面又是茫茫的大海——南海,南海實際是太平洋靠近東南亞大陸部分,大海又緊連著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出海航船或來自遠方的航船,都須經過坐落在南海神廟的這個古碼頭。于是眾多的商船順路經過這里均停下來上廟祭祀,以祈求航路平安、生意順利。于是,神廟附近的扶胥鎮便商旅云集,民間廟會交易頻繁。南海神廟之興旺,成為廣州海上貿易繁榮的歷史見證,遺留下許許多多珍貴歷史文物,包括皇帝御賜的碑文、題字等,是一點也不奇怪的。當然百姓們更多的還是感恩于庇佑他們一帆風順、平安大吉的南海神的。
南海神廟坐北向南,占地3萬平方米,是明代建筑風格,恢宏壯觀且古樸大方。
廟外有“海不揚波”的石牌坊。廟宇的主體建筑沿著中軸線從南到北依次為頭門、儀門、禮亭、大殿、昭靈宮共五進,一進高于一進。其他附屬建筑均以五進為中心,左右對稱。這是較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建筑。共3頁: 上一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8628.html
相關閱讀: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