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在耶律楚材的規劃之下,先后在燕京設立編修所,在平陽設立經籍所,作為整理和編纂儒家典笈的專門機構。從此,元朝出現了尊儒重文的新局面。
耶律楚材詩,著名書法家愛新覺羅毓峋書寫
本文摘自:《中華兒女》網站,作者:孫聚成,原題為:《耶律楚材:以儒治國,以佛治心》
自古良相難求。好宰相胸懷大局,治國安民,協助皇帝修平域內,是黎民百姓之幸,是國家社稷之運,是天下蒼生之福。
耶律楚材就是這樣一位良相。在擔任元朝宰相的權位上,他提出“以佛治心、以儒治國”的主張,以善意待天下,以大道行天下,以制度管天下,為中華文脈的延續和中華民族的融合作出了巨大貢獻。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晉卿,號玉泉老人,法號湛然居士,契丹族,蒙元帝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耶律楚材世居燕京,勤奮好學,博覽群書,精通漢族語言文化,通曉天文、地理,歷法、醫術,是一位具有豐富文化知識的政治人物。
成年后,耶律楚材開始走上仕途,最初在金朝為官,曾任開州同知、燕京左右司員外郎等職。蒙古大軍攻占燕京后,成吉思汗得知他滿腹經綸,才華橫溢,遂派人禮請,向他詢問治國大計。于是,身長八尺,美髯宏聲的耶律楚材博得了成吉思汗的喜愛,被任命為輔臣,常伴左右。
當成吉思汗遇到耶律楚材,一個游牧民族開始迅速地統治中原各族,基本奠定中國今天的版圖。耶律楚材發揮了關鍵作用,首先是向漢族文化學習,為元朝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他也因此被稱作“治天下匠”。
在隨成吉思汗西征的途中,耶律楚材經常講述征伐、治國、安民之道,屢立奇功,備受器重。面對蒙古鐵騎的殘暴,耶律楚材諫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發殺戮,使貪暴之風得以稍斂,使被征服之地的百姓得以保全性命。
窩闊臺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儀,勸親王察合臺等人向皇帝行君臣禮,以尊汗權。從此更受重用,被譽為“社稷之臣”。蒙古執掌中原后,耶律楚材便很快完善賦稅事宜,建議頒行“便宜一十八事”,設立州郡長官,使軍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對改漢地為牧場;建立賦稅制度,設置燕京等處十路征收課稅所。
窩闊臺汗三年,耶律楚材出任中書令(宰相)。在宰相的舞臺上,他積極恢復文治,建立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實施“以儒治國”的方案,并實施“定制度、議禮樂、立宗廟、建宮室、創學校、設科舉、拔隱逸、訪遺老、舉賢良、求方正、勸農桑、抑游惰、省刑罰、薄賦斂、尚名節、斥縱橫、去冗員、黜酷吏、崇孝悌、賑困窮”的政治主張,并改革政治體制,提拔重用儒臣。在經濟方面,耶律楚材殫精竭慮,提出許多創造性意見,主要有保護農業,實行封建賦稅制度;禁止掠民為驅,實行編戶制度;反對撲買課稅,禁止以權謀私等。在文化方面,耶律楚材主張行善政,反對屠殺生命,保護百姓生命;主張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經典。在耶律楚材的努力下,新興的蒙古貴族逐漸放棄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為后來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60458.html
相關閱讀: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篤哇
蒙哥征宋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