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吳?
吳?(1093年?1139年),字晉卿, 興國州永興(今湖北省陽新縣)人,南宋名將。早年從軍御邊,抗擊西夏建功。后領兵抗金,和尚原之戰中,大敗金兵兀術部,破川陜路金兵進攻。吳?與敵對壘數年,盡其畢生精力,率領秦隴、涇原、階、成諸州和家鄉德順軍子弟兵,長期扼守秦鳳要塞而牽制金人對東南的壓力,使金人始終不敢窺視蜀地。
九:王堅
王堅,南宋抗蒙名將。嘉定十一年赴棗陽,加入忠順軍。秘密潛入蒙古軍造船之地,燒毀其船支二千余。寶佑二年,和曹世雄等在合州、廣安等地擊敗蒙古軍。升興元府都統兼知合州,王堅調集民夫,修筑釣魚城。開慶元年,蒙哥汗親率大軍圍攻合州,王堅與副將張玨堅守釣魚城,多次擊退蒙軍。蒙哥派晉國寶入釣魚城招降,為王堅所殺。蒙軍攻打九月不下,蒙哥為旋風火炮受創而死。蒙軍被迫撤退,史稱釣魚城之戰。
八:韓世忠
韓世忠(1089年?1151年),陜西省綏德縣人,字良臣,兩宋之際的名將,漢族,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亂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1129年,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長江天險,攻破了建康(今南京)等重要城鎮,躲在杭州的宋高宗趙構又要逃跑。韓世忠面見高宗,慷慨陳詞:“國家已丟失河北、河東、山東諸地,再把江淮丟掉,還有何處可去?”韓世忠僅用八千軍隊,困敵十萬兵馬于黃天蕩,戰四十八天,殲敵萬余。此戰意義非凡,激起了江淮人民的抗金情緒,使人民看到了金兵并不可怕。韓世忠因黃天蕩戰役以巧制敵,其威武雄姿和將帥風范傳遍江淮地區。
七:劉?
劉?(1098年—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南宋抗金將領。劉?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勛。順昌之戰是南宋初抗金的重要戰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將領劉?指揮,是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城邑防御戰役。整個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40年5月25日至6月1日,歷時6天,經過3次戰斗,擊潰金軍的前鋒部隊;第二階段從6月7日至6月12日,歷時6天,劉?率全城軍民與兀術親自率領的金軍主力決戰,取得了順昌保衛戰的最后勝利。劉?慷慨深毅,有儒將風。宋史上說:?神機武略,出奇制勝,順昌之捷,威震敵國,雖韓信?上之軍,無以過焉。后世史書認為南渡名將以張、韓、劉(劉光世)、岳并稱,其中卻未包括劉琦。事實上張俊的人品實在不好,而劉光世更是庸才一個。比起這兩個,劉?無疑更能稱得上名將之謂。即使是同岳飛相比,劉?也不遜色。
六:曹瑋
曹瑋(973?1030年),字寶臣,北宋大將,戰功卓著,官至御史大夫。名將曹彬之后。公元9世紀吐蕃帝國滅亡了,但是在西域,吐蕃的貴族軍事集團仍然活躍在歷史的舞臺上。北宋帝國建立后,吐蕃集團和宋帝國,西夏帝國之間關系錯綜復雜,時戰時和。公元1011年,李立遵大怒動員了3萬多精銳鐵騎,準備攻打宋朝。頓時邊關謠言紛紛,形勢吃緊,曹瑋積極準備戰事,上書朝廷要求增兵。兩軍決戰于三都谷,宋軍以少勝多,斬首萬余,取得輝煌勝利。三都谷之戰,宋吐關系上重要的一戰,以宋朝的勝利載入了華夏的戰爭史冊。從此吐蕃就很少騷擾宋朝,直到王韶發動河湟戰役前關系一直比較和睦,可以說這一戰打出了宋吐之間的和平,曹瑋對此功不可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72808.html
相關閱讀: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