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的初版本因卷帙宏大,印數有限,書價高昂,久已難求完帙,一般研究者若欲擁書已有,也著實不易。為進一步滿足學術界的急迫需要,中華書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支持下,提供該書原拓,重新制版精。徊⑶壹s請原編輯組負責人王世民先生,花費較長時間進行修訂,將于近期出版發行。為更準確而全面地體現《集成》的編纂宗旨,新版《集成》主要在以下六方面做了必要的修訂。一、金文著錄之作肇端于北宋,王國維曾將此時之著述總結為三類,其中《考古圖》和《博古圖錄》既圖器形,復摩款識,屬比較理想的著錄形式!都伞肪庉嫿M原本在編纂拓本集的同時,注意積累器物的圖像資料,以期另行成書,后來由于資料收集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未能完成。新版《集成》將原編人每個分冊的說明集中綴輯于全書之末,且對其中著錄項下原著錄不全和未及著錄者做了相當程度的修訂增補。增補的原未及著作之書包括近二十年來國內外出版的金文集錄、博物館藏品圖錄、考古發掘報告以及有關圖籍、論著,共計50馀種。其中的圖籍常有過去未見著錄銅器的優良圖像,這在短時間內難以完成《集成》圖像編的情況下,可為研究者提供按圖索驥的便利。二、《集成》初版存在各分冊之間同組器物的斷代或有出入、出土地表述不盡一致的失誤,新版則予以逐條訂正。三、《集成》初版中的某些戰國兵器刻銘筆畫淺細,拓本模糊,其他彝銘也間有因銹蝕磨瀝而致字跡漫漶者,新版《集成》則為字跡不清的資料添加摹本,個別原拓不完整的器銘則移換了拓本。四、《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華書局,2001年,以下簡稱《引得》)是張亞初先生耗十年心力完成的鴻篇巨著。作者生前于編纂《集成》及其釋文之暇,廢寢忘食,筆耕不輟,條分縷析,細致人微,終成洋洋250萬言,成為古文字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研究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書。該書包括《集成》釋文、部首表及單字排序便覽、《集成》逐字引得、《金文編》與《引得》收字對照表、《引得》新收字一覽表、《集成》單字出現頻度表和筆畫檢索七部分內容,歸納詞條齊備,檢索方便,故持此一編,學者不僅可方便查取《集成》及《金文編》的相關資料,更便尋章摘句,比證校核。同時作者又將多年所得之數百新識字收錄書中,補人釋文,使讀者可以更完整地理解銘文本義,使文意犁然貫通,一些新隸新釋之字也可提供研究者獨力判斷的參考,因而具有較高的學術性。新版《集成》將《引得》一書的釋文加印于器銘之側,既便于許多難以直接識讀金文的讀者利用銘刻資料,又易于《集成》與《引得》配合使用。
五、自北宋以降的商周金文著錄之作,凡重要之著錄均為《集成》所囊括,其所錄銘拓摹本成為《集成》資料之淵藪已不待贅言。舊錄多以偽器間雜,自為《集成》所不取。然因《集成》擇選矜慎,一些存疑或頗存爭議之器也寧缺不采,從而為學者進一步研判辨別預留了廣闊空間。為使《集成》未收之器的名目一目了然,新版《集成》增編50馀種金文著錄書目與《集成》的器號對照表,便于學者統計研究。況且傳統的金文著錄之作多留有學人的題識跋記,或考竟源流,或辨銘正史,其真知灼見足資借鑒,傳承光大。,對照表也為學者檢尋相關彝銘及其題記,了解相關的研究背景及學術史的發展提供了方便的途徑。六、商周青銅器的出土或孤或群,或得于山川冢墓,或見于窖藏家傳,同銘之器分散于數地者有之,異姓之物并存于一穴者亦有之,情況比較復雜。因此,對器物原出地的究明與原組合關系的了解,于史學及考古學研究的意義便顯得十分重要!都伞敷w例采用以銘文字數多少為序的形式,雖方便檢索,但勢必造成將同地或同組之器分散著錄的現象。新版《集成》將原散見于各分冊的現藏地索引合編為一,復增編出土地和引用書目兩項索引,于此則有所補救,為學人了解器物的出土地及復原器物的原始組合提供了方便。除上述有關內容的修訂之外,新版《集成》將原編8開18巨冊整合為16開8冊。雖開本縮減,新版的器銘拓本則基本上仍保持原大,僅個別幅面過大之器做了適當縮小處理,但均注明原拓尺寸。況且因新版采用電腦制版,拓本的清晰度也明顯優于初版本。同時由于卷帙的精簡,致使書價大為降低,利于研究者個人購買。這對學者更廣泛地利用此書也不失為一個有意義的舉措。新版《集成》經過此番琢磨修訂,踵繼初版之長而正其誤、補其缺,不僅體例更為精細科學,資料也更為完整準確,從而為學者的研究利用提供了更大的方便,這對考古學、古文字學和中國古代史的研究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88280.html
相關閱讀: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
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
太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