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新石器時期龍山時代前考古文化的演變1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上古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新石器時期龍山時代前考古文化的演變

下面的文章是在下史前考古文化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時代以前部分的讀書筆記,在下畢竟非專業人士,文章難免有許多不足之處。本文大致列出了幾乎全部的主要考古文化,也算是給出了史前考古文化愛好者提供一個分布以及時間范圍的大致概述。貼在這里純屬是拋磚啦。如果發現其中有錯誤,敬請回貼告知,星兄和諸位高士請幫忙指正啦!一、BC5000年以前以仰韶文化的開始即BC5000年為界,在此以前中國大陸上考古文化大致有這樣幾個文化系統:1.裴李崗磁山文化:典型遺址是賈湖、磁山和裴李崗。時間跨度大致為BC7000至BC5000,分布范圍大致在河南中部。2.老官臺文化,典型遺址是老官臺、大地灣一期、白家村等。時間跨度大致為BC6000至BC5000。分布范圍從主要集中在涇渭平原和隴東南地區3.興隆洼文化,典型遺址興隆洼和查海(有觀點認為兩者并不同屬),時間跨度大致為BC6200至BC5400,分布范圍大致在遼河流域4.以城背溪文化(城背溪、柳林溪)和彭頭山文化為代表的長江中游的前大溪文化,大溪文化前的本地區發展序列還沒有更多的例證,近年發現的高廟遺址或許也可歸于城背溪。時間跨度約BC5800-BC4700,分布范圍大致在湖南湖北。上述四大系統后來分別發展壯大,均對中國史前文明的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裴李崗文化,老官臺文化,興隆洼文化分別是鼎文化圈、彩陶文化圈和筒形罐文化圈的源頭。此間還有一個文化也值得關注,即陜西西鄉李家村,其年代稍晚于大地灣。除上述諸系統外,山東的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也可上溯至八千年前,但兩者均屬于地方考古文化,影響力較為有限。東南地區的跨湖橋文化以及較晚的河姆渡文化也在這一時期出現。但同樣兩者也都且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其勢力范圍有限,沒有跡象表明這兩大文化曾對后來中原文明的發展進程產生過重大影響。裴李崗文化一度曾被誤認為是仰韶文化的前身。但隨著對裴李崗系統尤其是賈湖遺址的研究逐步深入,學術界認識到將裴李崗系統看成是仰韶文化前身的觀點是不正確,雖然仰韶文化的確有部分文化要素來自裴李崗系統,兩者并不構成直接的繼承關系。事實上裴李崗系統是包括大汶口文化在內的海岱地區考古文化的源頭。在賈湖類型晚期地層上,往往疊壓著仰韶時代文化層,如舞陽郭莊遺址和長葛石固遺址,在賈湖三期上有大河村文化,但從聯系上來看,裴李崗與大汶口關聯比大河村更為接近。裴李崗賈湖晚期一支向西發展成為下王崗文化,繼而成為仰韶重要的一支;更一支向東揉合磁山匯同北辛共同發展成為大汶口,裴李崗在海岱地區看似外來文化,但從文化發現來看其在內部占有相當高的地位,因為從物質和精神層面來看,裴李崗賈湖遠比本土的后李、北辛程度要高。賈湖的隨葬龜甲、獐牙、叉形器等禮儀在北辛晚期和大汶口文化是都到繼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1355.html

相關閱讀: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
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