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殷墟申遺面臨最后一“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商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闊別故土近60年,司母戊大方鼎回鄉“省親”

■投資2800萬元建成殷墟博物館■近600件珍貴文物將首次亮相

司母戊大方鼎回殷墟“省親”

9月19日,“司母戊大方鼎故里展”迎接儀式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苑舉行。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安陽市從國家博物館借展司母戊方鼎和婦好墓出土的文物精品,借展期限為3個月。“司母戊”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所鑄的青銅器,是1939年3月河南安陽殷墟武官村村民發現的。1946年6月抗戰勝利后,大鼎存放在安陽縣政府,后被移到前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現在的南京博物院)。新中國成立后,司母戊方鼎陳列于中國歷史博物館,其外形被博物館定為館徽標志,并成為鎮館之寶。司母戊大方鼎將于9月25日在新落成的殷墟博物館專用展廳里與游人見面。新華社記者朱祥攝

■投資2800萬元建成殷墟博物館近600件珍貴文物將首次亮相

古老的河南安陽殷墟遺址今天上午舉行盛大儀式,歡迎國寶司母戊大方鼎闊別家鄉近60年后重回故里。為迎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對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最后一次考察評估,向世界文化遺產的目標作最后沖刺,安陽市今年投資2800萬元建成了殷墟博物館,將于9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并從國家博物館借司母戊大方鼎及其它文物精品回鄉展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殷墟發掘出土的近600件珍貴文物也將首次與世人見面。

據了解,安陽市委、市政府2001年正式啟動了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國家文物局于2002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遞交了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文本。此后,殷墟開展了自遺址發現10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整治活動。

在遺址展示方面,殷墟先后完成了宮殿宗廟基址的夯土復原標識、甲骨文碑廊、王陵大墓植被標識等展示項目,并在此基礎上舉辦了《殷墟概覽》、《殷墟發掘史展》、《王陵大墓陳列展覽》、《殷墟車馬坑展覽》等一系列富有濃郁殷商文化特色的陳列展覽。

保護殷墟還被納入法制軌道,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對此進行了專項立法,《河南省安陽殷墟保護管理條例》于2001年10月正式頒布實施。有關專家制定的《殷墟保護總體規劃》也通過了論證并交由國家文物局批準實施。

今年7月在南非召開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殷墟被列為2006年第三十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的審議項目。世界文化遺產評估專家將于近期在安陽進行為期3天的最后考察評估。為迎接評估,近一個時期以來,安陽市又對遺址展示、環境治理、檔案信息建設等各項工作進行了完善和提高。

為了讓殷墟文物有一個安全的家,安陽聘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制了殷墟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方案,嚴格按照科學、環保、安全的要求和符合遺址保護的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同時盡可能地使新建筑與殷墟遺址景觀相協調。博物館所有建筑均修建于現有地表之下,地表有多種植被覆蓋,以便繼續保持殷墟遺址的原有面貌。

殷墟遺址(延伸閱讀)

殷墟遺址,又稱中國安陽商代遺址,是中國奴隸社會商朝后期的都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它占地約24平方公里,是我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1899年的一天,北京城里的國子監祭酒兼團練大臣王懿榮在一味叫“龍骨”的藥中,很偶然地發現骨上竟然隱隱約約刻有字跡,這就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文字———甲骨文。這些“龍骨”都來自河南安陽一個叫小屯的地方,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殷墟。

1928年,考古人員對殷墟進行了正式發掘,這標志著我國近代考古學的誕生。殷墟遺址的發現名列我國20世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300多年,是我國考古發掘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覆蓋面積最大的一個地點,以其完整的都城遺址和豐富的文化遺存成為我國青銅文明最杰出的代表。

殷墟對于認識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發展以及我國古代文明的成就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政府將其列入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清單。(記者戴鵬)

《人民日報》2005年09月20日第十一版

本報鄭州9月19日電記者戴鵬報道:古老的河南安陽殷墟遺址今天上午舉行盛大儀式,歡迎國寶司母戊大方鼎闊別家鄉近60年后重回故里。為迎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對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最后一次考察評估,向世界文化遺產的目標作最后沖刺,安陽市今年投資2800萬元建成了殷墟博物館,將于9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并從國家博物館借司母戊大方鼎及其它文物精品回鄉展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殷墟發掘出土的近600件珍貴文物也將首次與世人見面。

據了解,安陽市委、市政府2001年正式啟動了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國家文物局于2002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遞交了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文本。此后,殷墟開展了自遺址發現10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整治活動。

在遺址展示方面,殷墟先后完成了宮殿宗廟基址的夯土復原標識、甲骨文碑廊、王陵大墓植被標識等展示項目,并在此基礎上舉辦了《殷墟概覽》、《殷墟發掘史展》、《王陵大墓陳列展覽》、《殷墟車馬坑展覽》等一系列富有濃郁殷商文化特色的陳列展覽。

保護殷墟還被納入法制軌道,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對此進行了專項立法,《河南省安陽殷墟保護管理條例》于2001年10月正式頒布實施。有關專家制定的《殷墟保護總體規劃》也通過了論證并交由國家文物局批準實施。

今年7月在南非召開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殷墟被列為2006年第三十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的審議項目。世界文化遺產評估專家將于近期在安陽進行為期3天的最后考察評估。為迎接評估,近一個時期以來,安陽市又對遺址展示、環境治理、檔案信息建設等各項工作進行了完善和提高。

為了讓殷墟文物有一個安全的家,安陽聘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制了殷墟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方案,嚴格按照科學、環保、安全的要求和符合遺址保護的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同時盡可能地使新建筑與殷墟遺址景觀相協調。博物館所有建筑均修建于現有地表之下,地表有多種植被覆蓋,以便繼續保持殷墟遺址的原有面貌。

殷墟遺址(延伸閱讀)

殷墟遺址,又稱中國安陽商代遺址,是中國奴隸社會商朝后期的都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它占地約24平方公里,是我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1899年的一天,北京城里的國子監祭酒兼團練大臣王懿榮在一味叫“龍骨”的藥中,很偶然地發現骨上竟然隱隱約約刻有字跡,這就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文字———甲骨文。這些“龍骨”都來自河南安陽一個叫小屯的地方,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殷墟。

1928年,考古人員對殷墟進行了正式發掘,這標志著我國近代考古學的誕生。殷墟遺址的發現名列我國20世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300多年,是我國考古發掘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覆蓋面積最大的一個地點,以其完整的都城遺址和豐富的文化遺存成為我國青銅文明最杰出的代表。

殷墟對于認識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發展以及我國古代文明的成就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政府將其列入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清單。

《人民日報》(2005年09月20日第十一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3747.html

相關閱讀: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
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太甲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