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兩大鮮卑政權參合陂大戰:慕容氏慘敗 北魏崛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五代十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公元394年,即建興九年,慕容垂繼建興七年征服丁零翟魏后,一舉消滅了與他爭奪正統的西燕政權,成為了無可爭議的唯一的“燕國”。在隨后的征戰中,慕容垂又從東晉手中奪回了許多的郡縣。至此,后燕幾乎已盡復前燕北疆,慕容垂威名大振,成為當世無可爭鋒的第一人。

  此時,對后燕構成威脅的三股勢力分別是:南方的東晉、關中的后秦與西北的拓跋魏國。東晉、后秦與本文要述之戰無關,暫且不表。拓跋魏國原稱代國,出自鮮卑旁支,占據今天的山西、河北北部及內蒙草原,長期游牧為生。拓跋一族本已被前秦所滅,能夠復興全靠慕容垂的扶植。但彼此壯大后,根本的矛盾也日漸暴露。拓跋部首領于公元386年自封“魏國王”,開始自立門戶,創立魏國。

  從地緣政治上來講,魏國的地理位置對包括首都中山在內的燕國腹地構成了重大的威脅,同時也堵死了燕國向西北發展的戰略通道;同樣,魏國要進取中原,碰到的頭一個阻礙也正是燕國;诖,二者之戰已無從避免。

  后燕于建興十年,年已七十的慕容垂命太子慕容寶掛帥,和子侄遼西王慕容農、趙王慕容麟等共領兵八萬伐魏。時年五月,大軍浩浩蕩蕩從中山出發北上,開始了對魏國的征戰。

  燕軍起初的征途中,并沒有遇到太多的阻擊。此時,魏國上下早已堅壁清野,為了避開燕軍鋒芒,魏王親自帶領各部人馬牲畜,渡過黃河遷徙了一千多公里。對于本是游牧民部落的拓跋部來說,長途遷徙絕非難事。燕軍很快就占領了魏國的幾座有形“城市”,其實也只不過是些空空如也的蒙古包。史書上稱魏軍的這種戰略為“羸形以驕之”,這種去而復來的運動戰術是草原民族的慣技。燕軍雖然撲空,不過畢竟都是游牧民族出身,對這套打法也自然很是熟悉。

  此后的整個夏天,燕軍沿著黃河北岸,也就是黃河的“幾”字形的頂部向西進軍,直搗魏國腹地。八月,燕軍伐進至河套平原的五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這里是魏國少數幾處定居的部族,燕軍一到,便即投降。正好是秋收季節,燕軍俘獲了數十萬人口以及百余萬斗糧食,這是出征以來的一大收獲,燕軍士氣大振,迫不及待地要與魏軍一決雌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6064.html

相關閱讀: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