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三國時代的三大同僚仇敵是如何了結恩怨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般說來,一個集團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在三國形成鼎立之勢后,這種共命運的情況就更加明顯。但是,在一個集團內部,由于局部利益的沖突,同僚之間的關系也會勢同水火,彼此視對方為仇敵。且看三國三大同僚仇敵以及他們的仇怨是如何了解的。

  甘寧與凌統

  甘寧年輕時前去依附劉表,因為得不到劉表的選拔任用,轉而依附黃祖,因為同樣得不到重用,甘寧來到了東吳。在周瑜和呂蒙的并力推薦下,孫權認識到了甘寧的不尋常之處,對待他和老臣一樣。甘寧對孫權獻計說:“曹操終究是要篡奪漢朝的。荊州大山連綿,江河流轉暢通,實在是國家(東吳)西面有利的形勢。劉表這個人思慮短淺,兒子都不長進,不是能夠傳承父業的人物。主上應該盡早謀取,不可落在曹操的后邊。謀取荊州的計劃,應當先攻取黃祖。黃祖如今年老昏聵,又很不得軍心民心,主上如果現在攻打他,必定能夠打垮他。一旦打敗了黃祖,再向西占據楚關,大局的趨勢就更加廣大,然后就可以謀取巴蜀了。”

  這和魯肅的“據江東、除黃祖,進而伐劉表”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看作是東吳的第二版“隆中對”。孫權聽從了甘寧的建議,向西進軍,最終打敗了黃祖,俘虜了他的全部人眾。甘寧被授予一支人馬,屯駐當口。赤壁大戰后,甘寧因為有功,被孫權任命為西陵太守。后來在進攻皖縣的戰斗中有功,被任命為折沖將軍。

  凌統的父親凌操跟隨孫策起兵,因為殺敵每每沖鋒在前,擔任永平縣長又有政績,被升任為破賊校尉。后跟隨孫權討伐江夏,大敗敵軍前鋒,身中流箭而亡。孫權因為凌操為國而死,又因為凌統有好名聲,就任命凌統為別部司馬,代理破賊都尉,這年凌統只有十五歲。孫權再次征伐江夏,凌統擔任前鋒,斬殺了黃祖的部將張碩,孫權得以迅速進軍到江夏城下。又因為凌統率先攻進了江夏城,凌統被任命為承烈都尉,后升任為校尉。后來在攻破皖縣的戰斗中有功,被任命為蕩寇中郎將。

  《吳書》記載說,凌統的父親凌操是被甘寧射殺的,因此凌統非常怨恨甘寧,甘寧也常常防備著凌統,盡量不和凌統見面。孫權也指示凌統,不得仇恨甘寧。有一回兩人在呂蒙的宴會上相遇,喝醉了,凌統就起來舞刀。甘寧也起來,說,我能來一段雙戟舞。呂蒙說:“你甘寧雖然很有本事,但不如我呂蒙舞得巧!庇谑且皇帜玫叮皇殖侄芘,站在中間將他們倆分開。后來孫權知道凌統是想報仇,就命令甘寧帶著所屬兵士,到半州(今江西九江境內)去駐守。這有點兒像是鴻門宴的情節,項莊舞劍,項伯跟著起舞,樊噲進來,舞劍結束。

  《三國演義》說到兩人仇怨是怎樣結束的呢?在一次戰斗中,凌統出戰魏國樂進,甘寧陪在孫權旁邊觀戰,凌統戰馬被射,人落于馬下。樂進持槍來刺,被甘寧射中,凌統得以不死。自此兩人結為生死之交,不再交惡。文學作品,情節越是曲折越好看,這也是文學的魅力所在。實際情況,一國君主若是觀戰,不可能是在一箭之地的距離,那樣肯定會被亂箭射死,“擒賊先擒王”嘛!由此可知,孫權若真是觀戰,即便甘寧在身邊護衛,其箭也不可能射中樂進。因為孫權不是那種沖鋒陷陣的將軍。最可能的情況是,有了孫權的命令,凌統是忍下了復仇的念頭。凌統是個忠君之人,若不是喝醉了酒,是不會違背孫權的命令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09081.html

相關閱讀: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