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通政使司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元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元代有四方獻言詳定司,后又置通政院,其職掌不相同。明代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三月,置察言司,以王文卿、原本兩人為司令,掌受四方章奏,旋罷。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七月,置通政司,設通政使1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1人,正四品;謄黃右通政1人,正四品;左、右通議各1人,正五品。其屬官有經歷司經歷1人,正七品;知事1人,正八品!睹魇?職官志二》載:通政使掌受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凡四方陳情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內謄寫訴告緣由,■狀奏聞。凡天下臣民實封入遞,即于公廳啟視,節寫副本,然后奏聞。即五軍、六部、都察院等衙門,有事關機密重大者,其入奏仍用本司印信。凡諸司公文,勘合辨驗允當,編號注寫,公文用“日照之記”,勘合用“驗正之記”關防之。凡在外之題本、奏本,在京之奏本,并受之,于早朝匯而進之。有徑自封進者則參駁。午朝則引奏臣民之言事者,有機密則不時入奏。有違誤則籍而匯請。凡抄發,照駁諸司公移及勘合,訟牒,勾提件數,給繇人員,月終類奏,歲終通奏。凡議大政、大獄及會推文、武大臣,必參預。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以曾秉正為首任通政使,劉仁為左通政使。上任之時明太祖曉諭說:“政猶水也,欲其常通,故以‘通政’名官。卿其審命令以正百司,達幽隱以通庶務。當執奏者勿忌避,當駁正者勿阿隨,當敷陳者毋隱蔽,當引見者毋留難”?梢娒魈鎸@個機構是相當重視的。通政使司是明代創設的,其職能似乎有類于南北朝的通事舍人、唐代的知匭使、宋代的?門使及通進銀臺司等機構之合并。在理論上是君主和臣下之間的一個聯系機關,任何官署上奏事件都必須經由其手,所以居七卿之下的最高位次,有資格參預“廷推”。據《夢馀錄》記載,通政司門下有一紅牌,書云“奏事使”。持此牌可以直入內府,守衛官不得阻攔,這給通政使奏事提供了方便,下情能及時上達。通政司出納王命,為朝廷之喉舌,其封奏皆自御前開拆,故奸臣有事即露,無幸免者。天順(公元1457?1464年)以后,其作用雖稍減弱,但也為權奸所警戒。據《明史?嚴嵩傳》載,嘉靖中,趙文華與嚴嵩結為父子,嚴嵩念“己過惡多,得私人在通政,劾疏至,可豫為計”。故以文華為通政使,及明中、晚期,通政司實際已被奸黨所控制,通達下情之意,蕩然無存了。清代君主直接受理奏章,通政使即變成閑曹,而其品秩卻依然如舊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09156.html

相關閱讀:篤哇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
蒙哥征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