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史官所撰的《世本》,記黃帝迄春秋時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居(都邑)、作(制作)等。其中《作篇》(清代張澍粹集補注本)云:"女禍作笙簧。"張澍還注釋云:"女媧,太昊氏之女弟。……《博雅》引《世本》云:"女媧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以匏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當系宋注。《帝王世紀》:"女媧氏,風姓,承皰羲制度,始作笙簧"!短茦分尽罚"女媧作笙,列管于匏上,納簧其中。"《風俗通》、《書鈔》引無笙字。張澍這段注釋引經據典說明女媧是發明創造笙簧的人,進一步指出"女媧作笙簧"亦與人類的繁衍滋生密不可分,"象物貫地而生"就是這個意思!墩f文解字》在解釋"媧"時,云:"古之神圣女,化(即孕育)萬物者"。兩者聯系觀之,看出女媧是一位生育人類,創造萬物的偉大母親。"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既然有繁衍滋生人類的意思,這與女媧造人就相吻合了。再從"女媧兄妹結婚"的神話來看"女媧作笙簧"的意義。唐代李冗《獨異志》。卷三載:"昔宇宙初開時,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其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于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這段記載原是一個洪水遺民再造人類的神話,只記載了這段神話的后半部,前半部大致是說雷公發下洪水,淹滅了天下人類,只有伏羲和女媧兄妹坐在葫蘆里逃避洪水得救。他們是洪水退去后僅存的孓遺,只得兄妹結婚,傳下后代,使人類重新繁衍滋生在大地上。至今我國西南苗、瑤等少數民族中仍有這種傳說。這與笙簧又有什么關系呢?五代后唐馬鎬《中華古今注》載:上古音樂未和,而獨制笙簧,其義云何?答曰:女媧伏羲之妹,人之生而制其樂,以為發生之象。這里所說的意思,與張澍"象物貫地而生"是同一內涵。從笙這種吹奏樂器本身結構和開頭來說,笙是"以匏為之","列管于匏上,納簧其中",匏,是一種葫蘆,笙管插匏(葫蘆)制的笙斗上,又納簧片于其中。這種構造正寄寓著伏羲和女媧兄妹同入葫蘆(匏)中逃避洪水,再造人類的遺意。女媧煉石補天,治理洪水之后,再造了人類,為了繁衍滋生,又發明創造了笙簧,以志繁衍滋生人類之意,這就是"上古音樂未和"之時,女媧"獨制笙簧"的原因和意義。
女媧被尊崇為創造天地人類推神靈,撩開那種神話傳說的神秘幕紗,女媧是個怎樣的人呢?她是中國三皇五帝時期一個統御全國部落的女首領,也就是母系氏族社會的女酋長。古籍中有少這方面的記載!短接[》卷七八引《帝王世紀》云:"女媧氏亦風姓,承皰犧制度,……一號女希,是為女皇。"《山海經.大荒西經》郭璞注云:"女媧,古神女而帝者。"《淮南子.覽冥篇》高誘注云:"女媧陰帝,佐慮戲治者也。"《太平御覽》卷七八引曹植《女媧贊》云:"古之國君。"王充《論衡.順鼓篇》引董仲舒語"雨不霽,祭女媧",并指出其意"殆謂女媧古婦人帝王者也"。明代周游《開辟演義》則云:"伏羲氏崩,群臣推女媧氏即位,號為女皇,建都于中皇之冊。"這些都表明,上士時期,當第一個統一中華民族各部落的帝王伏羲去世之后,女媧被諸侯推為帝王,繼承伏羲的帝位,并建于當時的中皇之山,號媧皇。她在當女皇期間,致力于繁衍人口。女媧繼承發展伏羲創始的嫁娶的禮法之制度,奠定了中國人類社會第一個婚姻"法",《路史.后紀二》注引《風俗通》云:"女媧禱祠神,裨面為女媒,因置婚姻。"女媧向祠廟里的神禱告,請求讓自己成為人類婚姻的媒約,得到神的應允后,便建立了人類的媒約嫁娶婚姻制度。《路史.后紀二》還云:"以其載媒,是以后世有國,是禮為皋襟之神。"女媧親自為媒約,所以后世建立國家的,都把她奉為結合婚姻的郊媒之神。與此同時女媧發明創造了笙簧。在上古原社會,男女交歡之地在效外,男女歡會多以歌聲交流情感,音樂自然成了愛情最佳媒介,《詩經》中多有反映。女媧肩負了這種男女歡會的組織工作,并是領導者,她覺得"音樂未和",沒有能在男女歡會中地到媒介作用,于是,女媧發明創造了吹奏樂器笙簧,并在男女歡會于郊外時,進行吹奏,給情人增添歡悅,激起心中的感情波濤,從而到男女交媾、繁衍后代的目的。明代周游《開辟演義》中也說女媧完成婚姻媒約的嫁娶制度,得到萬民擁戴,尊為神媒,于是天下太平。女媧又"作笙簧以通殊風,制?管,以一天下之音,用五十弦以抑其情,而樂乃和洽。"女媧發明創造笙簧,實際上是應繁衍滋生人類的需要而產生的,也是確實可的事實。由于女媧在繁衍人口,治理洪水治理洪水等一系一方面立下豐功偉績,成為遐邇聞名的女領,故被后人描繪成孕育人類萬物,創建宇宙天地的神。實際上有關女媧的神話傳說,都是有它現實基礎的,是上古人們與自然搏斗的歷史在神話中的反映。女媧發明創造的笙簧,成為我國最古老的樂器,從甲骨文中也得知笙起源久遠,一直成為后世歷代的主要吹奏樂器,迄今所知最早的實物,為曾侯乙墓出土的笙。歷代擅長吹笙者多不勝數,相傳周靈王太子晉,好吹笙作鳳凰鳴,以至得道成仙。唐代沈儉期、宋之問、張仲一、張祜、厲玄、鐘略等許許多多詩人均有詩詠笙、詠王子晉吹笙成仙,許多詠笙詩篇成為千篇,王轂的《吹笙引》云:
媧皇遺音寄玉笙,雙成傳得何凄清。丹穴嬌雛七十只,一時飛上秋天鳴。水泉并瀉急相續,一束宮商裂寒玉。旖旎香風繞指生,千聲妙盡神仙曲。曲終滿席俏無語,巫山冷碧愁云雨。吟笙詠笙詩極多,且不作一一展示,"媧皇遺音寄玉笙"正反映了女媧"作竹簧"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巨大影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2118.html
相關閱讀: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