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三星堆遺址文物報道及三星堆文化研究論著目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上古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三星堆遺址文物報道及三星堆文化研究論著目錄

(1936~2002年) 1、葛維漢:《漢州發掘報告》,《華西邊疆研究學會會志》第六卷,1936年。 2、戴謙和:《四川古代石器》,《華西邊疆研究學會會志》第四卷,1936年。 3、林名均:《廣漢古代遺址之發現及發掘》,《說文月刊》,3卷7期,1942年。 4、鄭德坤:《四川古代文化史?廣漢文化》,《華西大學博物館?弧,1946年。 5、王家?、江甸潮:《四川新繁、廣漢古遺址調查記》,《考古通訊》1958年8期。 6、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廣漢中興公社古遺址調查簡報》,《文物》1961年第11期。 7、馮漢驥、童恩正:《記廣漢出土的玉石器》,《文物》1979年第2期及《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第1期。 8、童恩正:《古代的巴蜀》第六章第二節《杜宇時代的蜀國》及第九章《蜀的社會經濟》,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9、敖天照、王友鵬:《四川廣漢出土的商代玉器》,《文物》1980年第9期。 10、宋治民:《關于蜀文化的有關問題》,《考古與文物》1983年第2期。 11、金勛琪: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發掘所獲甚豐,早期蜀國都邑重見天日》,《人民日報》(海外版),1986年8月24日。 12、白建鋼、余長安:《迄今我國發現數量最多,形體最大的青銅雕像群》,《光明日報》1986年12月10日。 13、楊永年:《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香港文匯報》1986年12月21日。 14、白建鋼:《四川廣漢現三千年前稀世文物目睹記》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光明日報》1986年12月30日、31日及1987年2月23日、24、25日。 15、沈仲常、黃家祥:《從新繁水觀音遺址談早期蜀文化的有關問題》,《巴蜀考古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16、陳德安、陳顯丹:《上古巴蜀文明的重大發現??三星堆遺址與“三星堆文化”》,《文史雜志》1987年第1期。 17、林向:《巴蜀史研究的新篇章》,《社會科學研究》1987年第2期。 18、閔云森:《三星堆:璀璨的古蜀文化遺址》,《四川日報》1987年4月18日。 19、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省博物館、廣漢縣文化館:《廣漢三星堆遺址》,《考古學報》1987年第2期。 20、  白建鋼:《四川廣漢出土商周青銅雕像群》,《美術》1987年第2期。 21、陳德安、陳顯丹:《我國商代考古獲重大成果??廣漢揭露出兩個大型祭祀坑》、《中國文物報》1987年10月1日。
22、趙殿增:《巴蜀原始文化的研究》、《巴蜀考古論文集》1987年。 23、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廣漢縣文化局:《廣漢三星堆遺址一號祭祀坑發掘簡報》,《文物》1987年第10期。 24、沈仲常:《三星堆二號祭祀坑青銅立人像初記》,《文物》1987年第10期。 25、陳德安、陳顯丹:《試析三星堆商代一號坑的性質及有關問題》,《四川文物》1987年第4期。 26、金勛琪:《廣漢商代蜀國祭祀坑出土珍貴文物》,《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年10月9日。 27、戴維?基斯:《中國的青銅雕像無與倫比》英國《獨立報》1987年8月13日。 28、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咨詢部:《廣漢出土青銅像引起國際金融界關注》,《國際金融信息》1987年9月7日。 29、《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考古發現》,《參考消息》1987年8月30日。 30、趙殿增:《巴蜀文化幾個問題的探討》,《文物》1987年第10期。 31、林向:《三星堆話蜀都??三星堆考古發掘瑣記》,《文物天地》1987年第5期。 32、林向:《蜀酒探源??巴蜀的“薩滿式文化”研究之一》,《南方民族考古》第1輯,1987年。 33、范小平:《中國美術史的重大發現》,《中國美術報》1987年第32期。 34、陳顯丹、陳德安:《川西考古的重大發現》,《人民畫報》1987年第6期。 35、彭常新:《全國重要考古新發現展覽在京展出》,《中國文物報》1987年10月1日。 36、范勇:《蜀族起源探索》,《四川大學學報從刊》(35)1987年。 37、范小平:《從“縱目”談起??兼論廣漢三星堆出土的“縱目”青銅人面像》,《中國文物報》1988年1月15日。 38、陳顯丹:《論廣漢三星堆遺址的性質》,《四川文物》1988年第4期。 39、陳顯丹:《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任務造型藝術初探》,《文物天地》1988年第1期。 40、范小平:《古蜀的系列青銅人雕像》,《美術》1988年第7期。 41、范小平:《廣漢三星堆青銅人像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四川文物》1988年第6期。 42、金勛琪:《三星堆遺址??半世紀以來川西考古最重大的發現》,《?望》(海外版)1988年第1期。 43、史石:《古蜀國之謎初探》,《人民中國》中文版1988年第2期。 44、廖八鳴:《古蜀春秋》、《人民中國》中文版1988年第2期。 45、丘樞興:《三千年的青銅扶!罚度嗣裰袊分形陌1988年第2期。 46、劉戩轂:《側記廣漢古蜀文物》,臺灣《故宮文物》1988年第6期。
47、江道元:《四川廣漢文化的居住建筑初探》,《香港建設》。 48、錢玉趾:《古蜀地存在過拼音文字》,《四川文物》1988年第6期。 49、范小平:《古蜀文化和中原文化關系的再認識》,《美術史論》1988年第3期。 50、陳顯丹:《蜀國古都三星堆》,《中國文物報》1988年2月16日 51、范小平:《青銅人像與古蜀鬼道》,《人民日報》海外版1988年3月24日。 52、閔云森:《“芝麻開門吧”??廣漢青銅實物發掘記》,《人民日報》海外版1988年4月26日。 53、陳顯丹:《牙璋初論》,《四川文物》1989年第1期。 54、張明華:《三星堆祭祀坑會否是墓葬》,《中國文物報》1989年6月12日。 55、李學勤:《商文化怎樣傳入四川》,《中國文物報》1989年7月21日。 56、孫華:《鱉靈名義考??兼論鱉靈與蜀開明氏的關系》,《四川文物》1989年第5期。 57、吳怡:《試析巴蜀青銅器上的鳥、魚、龜、蟲(蠶)紋飾》,《四川文物》1989年第5期。 58、段渝:《古代中國西南的世界文明》,《先秦史研究動態》1989年3、4期合刊。 59、陳德安、羅亞平:《蜀國早期都城初露端倪》,《中國文物報》1989年9月15日。 60、段渝:《巴蜀文化是華夏文化有一個起源地》,《社會科學報》1989年10月19日。 61、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廣漢市文化局、廣漢市文管所:《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發掘簡報》,《文物》1989年第5期。 62、孫華:《巴蜀文物雜識》,《文物》1989年第5期。 63、陳顯丹:《廣漢三星堆一、二號坑兩個問題的探討》,《文物》1989年第5期。 64、董其祥:《參觀三星堆遺址后的隨想》,《巴渝文化》第1輯,重慶出版社1989年版。 65、蒙默:《四川古代史稿》第一章第二節之一《蜀王傳說與成都平原青銅器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6、佟柱臣:《巴與蜀考古文化對象的考察》,《南方民族考古》第2輯(1989)年。 67、陳顯丹:《廣漢三星堆遺址發掘概況、初步分期??兼論“早蜀文化”的特征及其發展》,《南方民族考古》第2輯。 68、伊利莎白?C?約翰遜著,石應平譯:《商人禮儀藝術中的薩滿教特征及對四川廣漢三星堆新發現的推測》,《南方民族考古》第2輯(1989)年。 69、錢玉趾:《古蜀地有在過拼音文字再探》,《四川文物》1989年第6期。 70、趙殿增:《近年巴蜀文化考古綜述》,《四川文物》1989年“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71、陳顯丹:《三星堆一、二號坑幾個問題的研究》,《四川文物》1989年“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72、林向:《三星堆遺址與殷商的西土??兼釋殷墟卜辭中的“蜀”的地理位置》,《四川文物》1989年“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73、羅開玉:《三星堆遺址與古代西南文化關系初論》,《四川文物》1989年“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74、霍。骸稄V漢三星堆青銅文化與古代西亞文明》,《四川文物》1989年“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75、楊榮新:《早期蜀文化與廣漢三星堆遺址》,《四川文物》1989年“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76、徐學書:《關于三星堆出土青銅人面神像之探討》,《四川文物》1989年“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77、巴家云:《三星堆遺址所反映的蜀人一些宗教問題的研究》,《四川文物》1989年“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78、范小平:《廣漢商代縱目青銅像研究》,《四川文物》1989年“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79、孫智彬:《三星堆遺址性質補證》,《四川文物》1989年“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80、季智慧:《神樹、金杖、筇與蜀文化》,《四川文物》1989年“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81、張善熙、陳顯丹:《三星堆文化的貝幣試探》,《四川文物》1989年“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82、曉昆:《三星堆遺址社會性質初探》,《四川文物》1989年“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83、曾中懋:《廣漢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出土銅器成分的分析》,《四川文物》1989年“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84、段渝:《古蜀文物富于世界性特征》,《社會科學報》1990年3月15日。 85、宋治民:《早期蜀文化分期的再探討》,《考古》1990年第5期。 86、陳顯丹:《廣漢三星堆青銅器研究》,《四川文物》1990年第6期。 87、孫華:《蜀人淵源考》,《四川文物》1990年第4、5期。 88、陳德安:《淺釋三星堆二號祭祀坑出土的“邊璋”圖案》,《南方民族考古》第3輯,1990年。 89、吳致華:《古巴蜀史考略》,《史學雜志》1990年第2期。 90、陳亮:《商周文化入蜀時間及途徑初探》,《四川文物》1990年第6期。 91、黃家祥:《廣漢三星堆遺址的初步分期》,《考古》1990年11期。 92、敖天照:《四川省積極采取措施保護三星堆遺址安全》,《中國文物》1990年2月12日。 93、段渝:《略論四川古文化的物資流動機制》,《社會科學報》1990年12月6日。 94、陳德安:《三星堆遺址》,《四川文物》1991年第1期。
95、曾中懋:《廣漢三星堆二號祭祀坑出土銅器成分的分析》,《四川文物》1991年第2期。 96、巴家云:《三星堆遺址青銅“縱目人”面像研究??兼和范小平同志商榷》,《四川文物》1991年第2期。 97、宋治民:《廣漢三星堆一號、二號祭祀坑幾個問題的探討》,《南方民族考古》第3期,1991年。 98、幸曉峰:《略論古巴蜀藝術的主要特色??從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珍品談起》,《藝苑求索》1991年第3期。 99、[美]葛巖、凱瑟琳?M?林道夫著,呂公義譯:《三星堆:中國西南新發現的青銅時代遺址》,《四川文物》1991年第6期。 100、段渝:《商代蜀國青銅雕像文化來源和功能之再探》,《四川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101、袁庭棟:《三星堆珍寶巡禮》,《巴蜀文化》第七章第一節,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年。 102、段渝:《關于長江文化研究的幾點思考》,《東南文化》1992年第1期。 103、羅二虎:《論三星堆文化居民的族屬》,《巴蜀歷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書社1991年版。 104、李學勤:《從廣漢玉器看蜀與商文化的關系》,《巴蜀歷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書社1991年版。 105、李復華、王家?:《巴蜀文化的分期和內涵試說》,《巴蜀歷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書社1991年版。 106、宋治民:《從三星堆的新發現看早期蜀文化》,《巴蜀歷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書社1991年版。 107、陳顯丹、陳德安:《三星堆遺址的文化特征》,《巴蜀歷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書社1991年版。 108、敖天照、劉雨濤:《廣漢三星堆考古記略》,《巴蜀歷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書社1991年版。 109、黃維賢:《丙稀酸樹脂在三星堆出土象牙保護中的應用》,《四川文物》1991年第1期。 110、林向:《近五十年來巴蜀文化與歷史的發現與研究》,《巴蜀歷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書社1991年版。 111、董其祥:《巴蜀社會性質初探》,《巴蜀歷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書社1991年版。 112、莊巨川、林法仁:《“瞿上”新探》,《巴蜀歷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書社1991年版。 113、范勇:《蠶蟲氏的南遷》,《巴蜀歷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書社1991年版。 114、俸正初:《巴蜀與西南夷的文化聯系》,《巴蜀歷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書社1991年版。 115、霍巍、黃偉:《蜀人的墓葬分期》,《巴蜀歷史民族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9702.html

相關閱讀: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
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