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新石器時期龍山時代前考古文化的演變3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上古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三、BC4000年至BC2600年前后這一階段可以劃分為三段,大致和大汶口文化的早中晚三期對應:1.BC4000-BC35002.BC3500-BC30003.BC3000-BC2600前后在第一個五百年中,中原地區是東西兩大勢力對峙: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為主)和大汶口文化早期。同一時期,北方遼河流域持續約千年的紅山文化開始,紅山也深受強大的廟底溝勢力影響。湖北的大溪文化繼續發展,其與中原文化有著相互交流和影響,但總體說來中原仰韶的力度更強,在鄂西北和豫西南的漢水流域,有明顯地方特色的仰韶文化遺址存在。東南地區馬家浜文化開始過渡到菘澤文化。同時北陰陽營文化開始。北陰陽營文化可能是淮河流域考古文化向東發展的結果。在第二個五百年中,中原地區仍是東西兩大勢力對峙: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為主)和大汶口文化中期。但在該時期內卻出現了一個水平很高的中心聚落----含山凌家灘遺址。凌家灘遺址有明顯的來自北方的文化要素。結合大汶口中期、北陰陽營以及花廳、劉林等遺址來看,我們應能看到一個以凌家灘遺址為中心的崇龜文化圈。大膽的假設認為凌家灘很可能是當時諸方勢力聯盟所形成的特殊文化,而各文化的匯集點凌家灘就成了當時的文化中心。這一時期中,湖北地區大溪文化向屈家嶺文化過渡。期末,屈家嶺文化開始向東和向北輻射其影響力。BC3000年前后帶有屈家嶺文化痕跡的中心聚落---尉遲寺遺址出現在淮北地區。標志著凌家灘遺址所代表的勢力被取代。與此同時,大汶口文化中期結束。在中原的西部,仰韶文化也走到了盡頭。取而代之的是仰韶和河南龍山文化的過渡文化---廟底溝二期。而廟底溝二期中存在來自屈家嶺文化的要素,耒耜也在此后進入中原。BC3000年,在北方是紅山文化結束的時間。在東南地區這一時點標志一個大的時代轉折:河姆渡文化結束、北陰陽營文化結束。淞澤文化向早期良渚文化過渡。在良渚文化中可以見到凌家灘遺址的部分要素,不排除凌家灘勢力被取代后,有部分先民向東南遷徙。西部仰韶半坡類型的殘余在這一時期向西發展,形成馬家窯文化。半坡類型在山西的殘余也在這一時期向山西中部退卻。馬家窯文化大體可分為石嶺下、馬家窯、半山和馬廠四個類型。從陶器的器形和彩陶紋飾上,也表現出一脈相承的發展關系。馬家窯文化石嶺下類型與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之間,有上下疊壓的地層堆積,特別是石嶺下類型的彩陶紋飾和器形猶具有從廟底溝類型遞變來的蹤跡,可以看做是仰韶文化的一個變體。而馬家窯的繼承者是齊家文化。
本階段的第三期對應大汶口文化的晚期。在這段時期,大汶口文化發展到了頂峰。中原西部是廟底溝二期。東南地區是早期良渚文化。湖北地區是屈家嶺文化。發明獎傳統的仰韶統治區豫冀地區此時卻一片模糊,分屬不一,雖有大河村類型的短暫輝煌但仰韶文化就此進入衰退期,此時的仰韶已經沒有一個代表可以與其他文化相抗衡,各方勢力紛紛進入,有的深入仰韶文化腹地,大汶口文化開始大舉西進,海岱文化區范圍迅速膨脹。在本期期末,大汶口文化走向衰落。一個新的更為輝煌的時代-----龍山時代開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9703.html

相關閱讀: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
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