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改革的元仁宗: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是我國元朝時第四位皇帝。在位9年。享年35歲。在元朝歷代皇帝中,仁宗是最有文化底蘊的,一位較有作為之君。史書稱他“遵世祖通儒術。用漢臣,求言圖治”。他是繼忽必烈之后推行“漢法”比較積極的元朝皇帝。應該說,元仁宗為了維護、鞏固蒙古貴族政權在全國的統治,還是有所作為,勇于改革創新的。
一是即位之初,整頓朝政。
公元1311年正月,武宗海山病死,愛育黎拔力八達以皇太子身份執政。他整飭吏治,廢除武宗時設立的尚書省,仍恢復原來的中書省,并以“禍國殃民”之罪將丞相脫虎脫三寶奴和平章樂實、右丞相保八等武宗一朝的當政人物處死,安排中書省班子,恢復各地的行中書省,懲治地方贓官污吏,嚴禁諸王、貴戚的擾民行為。停用至大銀鈔,減裁冗員,整頓朝政。然后在大都大明殿正式登基,帝號“仁宗”。年號皇慶。以明年為皇慶元年。
二是重用漢官,推行漢化。
元仁宗對漢文化的喜愛,他和他的臣僚(特別是蒙古和色目臣僚)對儒家政治學說和漢人歷史經驗的渴求,還可以從愛育黎拔力八達下令翻譯或出版的著作的數量和性質上反映出來。翻譯成蒙古文的漢文著作包括:儒家經典《尚書》;宋人真德秀(1178?1235年)撰寫的《大學衍義》;與唐太宗(627?649年在位)有關的兩部著作,吳兢(670?749年)撰寫的《貞觀政要》和太宗本人為他的繼承者撰寫的《帝范》;司馬光(1019?1086年)撰寫的偉大史書《資治通鑒》。
在元仁宗贊助下出版的漢文著作包括:儒家經典《孝經》;劉向撰寫的《烈女傳》;唐代學者陸淳研究《春秋》的論著以及元代官修農書《農桑輯要》。
雖然以上所列,在愛育黎拔力八達同意下出版的漢文著作,反映了他可能認識到漢文化的巨大影響和倡導大眾道德的責任,而翻譯著作的選擇,則顯示了他的實用主義目標。在下令翻譯《貞觀政要》時,他指出此書有益于國家,并希望蒙古人和色目人能夠誦習該書的譯本。說明他顯然希望蒙古和色目精英,包括他自己,能夠學習儒家的政治學說和漢人的歷史經驗,特別是唐太宗的教誡,能把國家管理得更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4905.html
相關閱讀:蒙哥征宋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
篤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