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3 世紀初,在中國北部的大草原上,活躍著一支與眾不同的騎兵部隊。這支蒙古騎兵擺脫了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這支軍隊的建立應歸功于雄才大略的鐵木真。正是他把一個許多部落的民族,建成為一個無往不勝的軍事組織;也正是由于他出色的組織指揮才能,蒙古各部落的首領尊稱他為成吉思汗,意為非凡的領袖。
“汗國”一詞原指一個蒙古游牧部落或一支野戰部隊,后來變成了“巨額數量”的同義詞。打了敗仗的敵人始終無法相信,自己竟會被一支游牧部族所征服,因而他們一直錯誤地堅持認為,蒙古軍隊是一群聲勢浩大卻又缺乏紀律的烏合之眾,他們之所以取勝完全是依靠兵力上的優勢。事實上,蒙古軍隊取勝的秘訣恰恰在于成吉思汗擁有一支前所未有的組織嚴密,訓練有素而且軍紀極其嚴格的軍隊。
蒙古軍隊取得作戰勝利的基礎不是數量而是質量。通常,蒙古軍隊比它主要敵手的軍隊規模要小。成吉思汗組建的最大一支軍隊是他用來征服波斯的那支部隊,人數也不過24萬。后來他們用來征服俄羅斯和整個東歐及中歐地區的軍隊也從沒超過15萬。簡潔單一的組織體制是蒙古軍隊的顯著特征。標準的蒙古野戰部隊由3個騎兵縱隊組成。每個縱隊有10000騎兵,大體相當于一個現代騎兵師,每個騎兵縱隊包括10年騎兵連,每連100人;每個騎兵連包括10個班,每班10人。所有騎兵一般都是騎馬作戰,一旦馬匹垮掉,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騎兵部隊的掩護下立于馬后射箭。
蒙古人在武器方面沒有什么重大改革,但對當時武器的使用方法作了一些創新。在典型的蒙古軍隊中,從事突擊行動的重騎兵占到了總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他們頭戴簡易頭盔,全身披著盔甲,盔甲通常是皮制的,也有的敵人好里繳獲的鎖子鎧甲。重騎兵的馬匹往往也披有少量皮制護甲。重騎兵的主要兵器是長槍,每個士兵的腰間還帶一柄短彎刀或一根狼牙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6534.html
相關閱讀:蒙哥征宋
篤哇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