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五代十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西施是美的化身、美女的代名詞。關于西施的美,引發了兩則典故: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呆,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后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另一則是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也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這一成語。

  入選吳宮寵逾眾妃

  戰國末年,群雄逐鹿,戰火四起。

  失敗的越國不得不臣服于吳國。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俘虜,在吳國過了十年的奴隸生活;貒,他臥薪嘗膽,勵精圖治,一心要報仇雪恨。他一方面訓練軍隊、發展農業,一方面尋找可乘之機。夫差雖胸懷大志,可貪戀美色,勾踐于是派人在全國大肆搜羅美女,準備送給夫差.

  令人炫目的美麗把西施推到了歷史的前臺。一位單純的浣紗女被卷入兩國的恩怨,真是應了“天生麗質難自棄”的詩句。苧蘿村中出美女。村中其他少女雖不如西施出色,卻也都是秀麗絕倫。西施的好友鄭旦也是清麗無比,與西施的嬌艷是春蘭秋菊,各擅勝場。兩人都被勾踐派往民間尋覓美女的范蠡選中。

  勾踐請人教兩位佳人歌舞、步履、禮儀等。三年后,兩位美女舉手投足,均顯出迷人的體態美。

  夫差要在蘇州建一個高臺用于賞軍取樂。勾踐聞訊后派人從深山采伐了兩百株大樹,帶上精心裝扮過的西施、鄭旦,令范蠡送往吳國。好色的夫差一見兩位絕色美人,萬分歡喜,對“妹喜、妲己誤國”之類的勸諫充耳不聞,立刻將兩位美女納入后宮,并對她們寵幸有加。

  聰明伶俐,而且頗具愛國情懷的西施,從未忘記自己來到吳國的使命。鄭旦不久香消玉殞,她清醒地明白自己肩上擔子的分量。

  夫差命令王孫雄在靈巖山為西施建了館娃宮,又修了響屜廊(在地上鑿一個大坑,把一口大缸放進坑里,然后在上面鋪上木板,再鋪平。夫差讓西施穿著鞋在上面走,錘鋪有聲,所以叫響屜廊)。夫差還命人在館娃宮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吳王井、琴臺、采香徑、錦帆徑和打獵用的長洲苑以及養魚的魚城、養鴨的鴨城、養雞的雞陂和造酒的酒城。

  春天百花怒放,夫差攜西施到采香徑、玩花池游玩,并親手給西施摘花。夏天酷暑炎熱,夫差帶西施在南灣避暑。秋天秋高氣爽,夫差陪西施登山望遠。冬天白雪紛飛,夫差和西施踏雪尋梅。

  伯?是吳國的大夫,深得夫差寵信。但他為人奸詐,并且貪婪好色。越國利用他的弱點,經常給他送些珠寶、美女。他因此也經常和西施在夫差面前說越國的好話,慢慢地夫差也就放松了對越國的警惕。

  自古紅顏多薄命

  夫差自得了西施后,一年四季享樂游玩,不理政事。勸諫的朝中大臣都被訓斥驅逐,大家漸漸也就噤若寒蟬。老臣伍子胥,見夫差如此無道,就在姑蘇臺下進諫勸阻,但夫差依舊不理。伍子胥知道夫差如此勢必取禍,慨嘆后稱病不再上朝。后人說:“吳之亡,應由昏君夫差、奸佞伯?負責。”齊國與吳國交惡,夫差一心要攻打齊國,但伍子胥堅決反對。一向與伍子胥有矛盾的伯?置國家安危于不顧,乘機挑撥夫差和伍子胥之間的矛盾。伍子胥在攻打齊軍的途中稱病先歸,伯?借題發揮,夫差于是將伍子胥賜死。

  至此,西施出使吳國的使命基本完成。

  公元前473年夏初,越國伐吳之師在浙水誓師后,從北海出發。按照范蠡事先的謀劃,把吳都守兵引出城外,包抄合圍。一時間萬箭齊發,吳國潰不成軍。夫差眼見無力挽回敗局,后悔莫及,在吳宮自刎。

關于西施在越滅吳后的命運,讓人不禁感嘆“自古紅顏多薄命”。吳國滅亡以后,越王想要將她留在身邊,但是范蠡堅決反對。他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不能被美色誘惑。于是設下計策,派人用越王的馬車把西施騙到太湖,到湖心的時候把西施從船上推下。西施于是被溺死在湖中。

  關于西施的命運,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吳越戰爭結束后,西施回到越國。當年,范蠡對美麗動人的西施一見傾心。西施同樣對范蠡一見鐘情。范蠡向西施說明了選美的原委,西施被他的那份愛國熱情所感染,為了自己的愛人她甘愿作出犧牲。范蠡和她約定,吳國滅亡后,自己定要娶她為妻。歸國后越王勾踐親自為他們舉行了婚禮。

  長期的相處,使范蠡明白勾踐可以共患難,但不可共富貴,于是他帶著西施,乘勾踐不備,在夜里乘一葉輕舟,不辭而別,消失在湖光山色之中……

  西施與李的傳說

  浙江桐鄉市白桃鄉桃園村有個?李園。這園里生長的?李,果形碩大,皮色殷紅,芬芳異常,甘甜鮮美,名列諸李之冠。果頂微凹之處,有一形似指甲掐過的爪痕。傳說,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記。

  當年西施在一群使女的護送下,乘坐香車寶馬,從會稽出發,過錢塘,沿古道北進,遠嫁吳國。屆時正值春天,一路上,只見柳綠如煙,春花似火。當她們路過?李城的時候,舉目所見,遍地李樹。雪白的李花,聚簇成球,開滿枝頭,猶如雪海。西施看到這秀麗的景色,勾起留戀故土的情思,禁不住低聲吟嘆道:“故園李花引鄉愁,此去茫茫幾時歸?”

  西施進入吳宮,吳王夫差果然被她的美色所動,整天相伴不離。為了博取西施的歡心,吳王總是迎合她的需要。各地送來的貢品,首先要讓西施挑選。這年暑夏,越國向吳王進貢一批李子,夫差馬上命宮女將這些李子送給西施品嘗。西施聽說這是故國送來的李子,觸物生情,又回憶起春天路過李園的情景。她真想生一對翅膀,立即飛回越國,哪里還有心思來品嘗這些李子?

  一會兒,吳王走進宮來,見宮女送來的李子,還原封不動放在案幾上,就討好地說:“愛妃,這樣好的貢果,怎么不嘗嘗?”

  西施答道:“這李子采下來太久了,味已不鮮。”

  “我命他們立即貢來一些新鮮李子!”吳王說著即欲傳旨。

  西施搖搖頭說:“兩地相距遙遠,路中耽擱難以保鮮。我想去李園親自采摘品嘗。”

  聽說西施要出游品李,吳王一口應允。于是興師動眾,選派一批宮女,陪西施前往李園。西施回到故國鄉土,心情十分舒暢。只見園里園外,李樹連片成行,樹上綴滿殷紅的李子,景色優美動人。那成熟的李子,青里透紅,密綴黃點,外披 *** ,其味誘人。西施隨手采下一顆,用指甲在李子頂部輕輕一掐,頓時果汁橫溢,香氣入鼻。放到嘴邊一吸,李汁猶如甜酒。西施連吃數顆,竟被醉倒了。從此,人們就給這里的李子取名為“醉李”。因“醉”與“?”同音,且這座城池名?李,后來人們就把這里的李子稱為?李。

  說來也怪,自從西施來過李園以后,這里長出的?李,果子頂部都有一條形似爪痕的紋印。人們都說,這是西施吃?李時留下的指甲印,稱它為“西施爪痕”,猶如牡丹有貴妃指痕一樣。清朝朱竹?太史曾在《鴛湖濯歌》中寫道:“聞說西施曾一掐,至今顆顆爪痕添。”(周小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8858.html

相關閱讀: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