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云,宋朝天下得自后周小皇帝周恭帝,最終卻以小皇帝宋恭帝投降蒙古、更小的皇帝被陸秀夫背著投水而死而終結,乃是一種報應。這自然是馬后炮。但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一說,卻是長久流傳,成為公案。趙匡胤真的想欺負他們嗎?記得咱當年所學的歷史教科書,對于陳橋兵變一節,是采用了他們早有預謀之說法的。讀來,明明白白知道趙匡胤是篡位,而絕不會產生他乃是經由推舉而即皇帝位的想法。從宋史的描述來看,咱亦覺得,趙匡胤確實是吃定了人家孤兒寡母,因此,若要認為是欺負,他確實是有意欺負他們的。但,這種欺負,卻是各方利益最大化的表現。趙匡胤當然不用說了,當了皇帝,他的部下肯定也不必講,擁戴有功,少不得好處,那對于柴家母子以及天下百姓,他的篡位,是否也利大于弊呢?答案是顯然的。
如果趙匡胤不能隱忍,在柴榮在世之時,即行反叛,那少不得兩大牛氣人物要大戰一場,哪怕他們找塊沒人的空地擺開陣來,不危及無關人等,那些當兵的,也要血染沙場,成為兩雄相斗的犧牲品,變成可憐的無定河邊骨。何況,這還是理想模型,任何一場戰爭,受害最大的,總是手無寸鐵的普通老百姓。正因為柴家母子沒有對抗趙匡胤的能力,使他能夠輕而易舉基本和平地取得政權,因此也就免除了一場腥風血雨,不但母子倆得保平安,更重要的是,老百姓沒有卷入戰爭之中——還有比這更重要的嗎——爭了皇家的權,送了黎民的命,誰愿意!由是說來,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真是欺得有水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4775.html
相關閱讀:“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