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夫差終被越滅的原因是: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
蒲松齡詩曰(勾踐);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范成大詩曰(夫差):“縱敵稽山禍已胎,垂涎上國更荒哉。不知養虎自遺患,只道求魚無后災。夢見梧桐生后圃,眼看麋鹿上高臺。千齡只有忠臣恨,化作濤江雪浪堆。
從詩中不難得出夫差滅亡的原因。
一是被表象戰爭的勝利、勾踐的恭維麻痹。
二是“垂涎上國更荒哉”,就是愛美色、軍隊北伐齊國。
三是不聽忠良語,反從伯?言,以至于亡國。
吳王夫差自從戰勝越國后,以為沒有了后顧之憂,從此沉迷于西施的美色,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不顧人民的困苦,經常出兵與其它國家打伏。他還聽信伯?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9年,夫差聽說齊景公死后大臣爭奪權力,新立之君幼小無勢,于是準備攻打齊國。
伍子胥勸諫說:“越王勾踐吃飯不設兩樣以上的菜肴,穿衣不用兩種以上的顏色,吊唁死者,慰問病者,這是想到利用民眾伐吳報仇啊。勾踐不死,必為吳國大患。現在越國是我國的心腹大患,您卻不注重,反而把力量用于齊國,豈非大錯特錯!”夫差不聽,北伐齊國,在艾陵大破齊兵。兵至繒邑,召見魯哀公并索取百牢。季康子派子貢列舉周禮來勸說伯?,夫差才停止進軍。于是夫差留下來略取齊、魯兩國南疆土地。
公元前487年,夫差為騶國討伐魯國,至魯,與魯定盟后離開。
公元前486年,夫差在邗(今江蘇揚州附近)筑城,又開鑿邗溝,連結了長江、淮河,在艾陵之戰中全殲10萬齊軍。
公元前485年(十一年),夫差又一次北伐齊國。
勾踐帶領越國群臣朝拜夫差,獻上豐厚貢禮,夫差大喜。只有伍子胥心中擔憂,說:“這是要讓吳國滅亡啊!庇谑莿裰G吳王說:“越國近在腹心之地,現在我國雖能戰勝齊國,好比石頭田地,沒有用處。而且《盤庚之誥》說,亂妄之人只有消滅干凈,商王朝才能興旺!
夫差不聽,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把自己的兒子委托給齊國鮑氏,回報夫差王。夫差聞說,大怒,賜給子胥屬鏤之劍令其自殺。伍子胥臨死時說:“你們在我墳上種上梓樹,讓他們生長到可以制器的時候吳國就要滅亡了。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放在吳都東門上,讓我看到越國怎樣滅掉吳國!
齊國大夫鮑氏殺死齊悼公。夫差聞說,在軍門外痛哭三日,乃從海上運兵攻齊。齊人打敗吳軍,夫差才領兵回國。
公元前483年,夫差召集魯、衛二國國君在橐(tuó,駝)皋盟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4776.html
相關閱讀: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