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行 歷史上第一位西行取經求法的僧人既非法顯,更非玄奘,而是一位叫朱士行的三國時期高僧。他西行取經的故事感染了無數后來者,引領著后人不畏險阻,為法忘軀。 早在東漢末年,有支讖和竺佛朔譯出《道行般若經》,朱士行在甘露五年(二六?)出家之前,已在洛陽研究和講解該經,然發現譯文的文句簡略,義理艱澀,前后不能貫通。所以矢志捐身,前往西域求取《大品般若經》的梵文原本。公元260年,他從雍州(今長安縣西北)出發,越過流沙的沙漠到于闐國(今新疆和田一帶),果然得到《大品經》梵本。他就在那里抄寫,共抄寫90章,60多萬字。公元282年,朱士行派弟子弗如檀等,把抄寫的經本送回洛陽,自己仍留在于闐,后來在那里去世,享年79歲! 『笫乐姆鸾虒W者,如湯用彤和呂澄,都對朱士行西行求法的壯舉給予極高的評價,他們一致認為,從漢僧西行求法的歷史來看,朱士行可說是開創風氣的先鋒,當時通往西域的道路十分艱險,又乏人引導,朱士行只憑一片真誠,竟然達到了目的,這種熱忱足以和后來的法顯、玄奘媲美。他求法的經典雖然只限于《大品般若經》一種,譯出也不夠完全,但對于當時的義學影響卻很大,所以翻譯佛典的風氣隨即風行于京華一帶,凡是有心講習者都奉為圭臬。朱士行西行的貢獻是求得《大品般若經》,從而在我國開啟了義學的先河;同時將西域佛教傳入我國,也促進了東西政治、文化的交流! ≈焓啃形餍星蠓ǎ瑢笫烙绊憳O大。他雖只送回一部經,他那求法忘我的精神感人至深。他不畏艱險,以為法忘軀的抱負毅然前往。他送回的大本《般若》譯出之后,頗受佛學界的重視,晉道安曾稱贊說:“善出無生,論空持巧,傳譯如是,難為繼矣”。當時的義學高僧如帛法祚、支孝龍、竺法汰、竺法蘊、康僧淵、于法開等人,都為之作注或講解,形成兩晉時代研究般若學的高潮。朱士行西行求法,為后世西行求法者如法顯、寶云、玄奘等人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其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6034.html
相關閱讀: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