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7)據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孫子兵法十三篇,即為曹操所輯注。對于曹操的軍事指揮才能,在《三國演義》中屢有展現,他的高級參謀,如荀攸、郭嘉等,也都十分嘆服。甚至他的真正敵手,如孫權、劉備,乃至諸葛亮,也都不得不承認他“極善用兵”。就連極力尊劉貶曹的毛宗崗也由衷贊揚:“孫權之兵事決于大都督,劉備之兵事決于軍師,而唯曹操則自攬其權,而獨運其謀。雖有眾謀士以贊之,而裁斷出諸臣之上,又非劉備、孫權比也。觀其每運一計,其始必為眾將之所未知,其后乃為眾將之所嘆服!保8)豐富的軍事理論知識,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無疑正是那個動蕩、混亂的年代所最需要、也是最重要的個人修養和素質。
(9)
(12)
(15)
(21)
(22)突出而鮮明地體現這一點的是殺呂伯奢全家。在曹操的生涯中,這雖然只是一個小小事例,但作者卻分三步,層層遞進而達到極致。第一步因懷疑而錯殺。這首先在人們情感上激起波瀾:本來是冒著極大風險和懷著滿腔熱誠去款待曹操二人,不想被殺,這是多么冤枉,又讓人何等痛惜!而且八條鮮活的生命在一剎那間就被無情剝奪了,其兇狠殘暴又怎能不在人們的心靈上引起震撼!但如果說對此人們尚能有一絲理解和諒解的話,那么到第二步對呂伯奢本人的“明知”無辜而“故殺”,所感到的不僅是“兇狠殘暴”,而且是“陰險狠毒”;在心理上不僅是“震撼”,而且是“震怒”;盡管曹操的自我辯解不無一定道理。就在人們的情感和心理接近“極限”時,第三步,曹操的一句令人驚駭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更進一步把一個極端殘忍、自私的曹操形象活生生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三層意思,層層遞進,在曹操無比豐富、復雜的一生中,作者通過這樣一個小小事例,從思維到語言,從情感到動作,極為形象、逼真地勾勒出曹操的可憎面目,可見作者有多么高超的寫作技巧。但是,極力貶斥曹操的毛宗崗對此卻另有一番評論:“此猶孟德之過人處也。試問天下人,誰不有此心者,誰復能開此口乎?至于講道學諸公,且反其語曰:‘寧使人負我,休教我負人’。非不說得好聽,然察其行事,卻是步步私學孟德二語者,則孟德猶不失為心口如一之小人,而此曹之口是心非,而反不如孟德之直捷痛快也。吾故曰:‘此猶孟德之過人處也’!保23)這一段“宏論”不但揭露了口是心非的“道學諸公”的虛假偽善,而且也贊揚了曹操的“過人處”:心口如一,直抒胸臆,敢于說出也是別人所想但絕不敢說出的話。曹操既能毫不隱晦、坦誠直率地說出如此“陰險狠毒”的話,又毫不猶豫、坦然自若地做出如此“殘忍暴虐”的事,請問還有什么樣的話他不敢說、還有什么樣的事他不敢做呢?他還有什么需要對他人遮遮掩掩或者人不人、鬼不鬼地耍兩面派呢?若誠如此,則曹操的奸險狡詐又從何而來?在不經意間,《三國演義》作者及稱曹操是“奸絕”的毛宗崗反打了自己一記耳光,從而反證了曹操是光明磊落、胸襟坦蕩之人:此為曹操形象又一悖論。
(24)在《三國演義》中,“借倉官王?之頭以壓軍心”,是表現曹操“奸險狡詐”的典型事例。袁術僭號稱帝,曹操親率大軍討伐。袁術納部下建議,留10萬兵堅守壽春,自率余眾渡淮而去!皡s說曹兵十七萬,日費糧食浩大,諸郡又荒旱,接濟不及。操催軍速戰,李豐等閉門不出。操軍相拒月余,糧食將盡,致書于孫策,借得糧米十萬斛,不敷支散!保ǖ谑呋兀┎苘娒媾R非常嚴峻的形勢,而這正是袁術所期達到的戰術效果:堅守不戰,拖延時間,待“彼兵糧盡,必然生變”。戰又戰不得,退又不能退;相拒下去危險更大:如何破解這道難題?確乎難矣。無疑這是一個連環式反應:時間決定軍糧,軍糧決定軍心,軍心決定勝負。時間、軍糧、軍心,這三者都很重要,但又如何在這三個要素上做好文章?就在曹操冥思苦索之際,倉官王?進帳請示:“兵多糧少,當如之何?”一個智慧的火花閃過腦際:兵多糧少,貴在速戰,爭取時間;而要速戰,關鍵在激勵軍心。如何激勵軍心?曹操想到借王?請示之由,故教王?以小斛分糧,引起眾怨;繼之又以“故行小斛,盜竊官糧”將王?斬首示眾,以釋眾怨一一以此為契機,嚴令諸將并力破敵。在上述步驟完成后,于是曹操下令:“如三日內不并力破賊,皆斬!”事果如所料,眾將士奮勇戰斗,攻下壽春,活捉了李豐等四員守將,并“焚燒偽造宮室殿宇,.一應犯禁之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9794.html
相關閱讀: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